[实用新型]一种生态养鱼容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48824.6 | 申请日: | 2008-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29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 发明(设计)人: | 何汝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汝壮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3/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詹仲国 |
| 地址: | 528315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养鱼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的养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养鱼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养鱼容器大部分是由一个独立的养鱼缸或水池构成,养鱼缸或水池通过水管及水泵供水,存在养鱼缸或水池中的水流动性差、排污能力低、养鱼缸或水池中的废物如果不能及时排出,水容易变臭,不但影响鱼的生长,也容易引发鱼类疾病。为此,人们在传统的养鱼容器中加装主要由粗过滤器、水质处理器、生物物理药装置和细过滤器构成的改进水保质循环处理装置,以提高其水质循环处理能力,使有害杂物凝聚被粘附,进行过滤处理和培养有益菌等,实现长期不换水。但是,由于该养鱼容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适用范围小,难以应用于家庭的日常养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环保美观,而且能实现长期不换水的生态养鱼容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生态养鱼容器,包括养鱼容器及其上设置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养鱼容器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容器组成,相邻两水容器间通过管路连接在一起,水容器、管路以及水泵共同构成水循环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相邻两水容器间的管路包括排水管道和回水管道,水泵设置在回水管道上。
所述相邻两水容器呈高低分布,分别为大鱼养殖容器和小鱼养殖容器,大鱼养殖容器的顶部设置有盖板,小鱼养殖容器的外围装有各色灯管。
所述相邻两水容器呈水平分布。
所述水容器的中部垂直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水容器间隔为相互连通的两部分,该隔板的一端连接养水容器的侧壁,另一端与相应的另一侧的水容器侧壁相间。
所述隔板与水容器的侧壁的间隔处还设置有滤网。
所述隔板分别连接于水容器的相对的两侧壁之间,隔板的一端与水容器的侧壁的连接处的上部设置开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管路将相邻的两水容器连接在一起,并分别在两水容器内分别养殖大鱼和小鱼,通过水泵实现养鱼容器内的水循环流动,水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沉积在大鱼养殖容器底部的鱼粪、杂物等都会顺流经过排水管道后,进入小鱼养殖容器,利用小鱼将鱼粪、杂物等清除,并在小鱼养殖容器底部养殖水草,小鱼产生的微细鱼粪可以为水草提供养分,以保持经过水泵及回水管道的水质质量,实现长期不换水的目的。
2、小鱼养殖容器的外围装有各色灯管,为养殖在小鱼养殖容器底部的水草提供光照,保证水草能正常生长的同时使养鱼容器更加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养鱼容器的水容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养鱼容器的水容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养鱼容器 1-1、大鱼养殖容器 1-2、小鱼养殖容器 2、水泵 3、管路 3-1、排水管道 3-2、回水管道 4、盖板 5、隔板 6、滤网 7、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养鱼容器,包括养鱼容器1及其上设置的水泵2,养鱼容器1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容器组成,相邻两养鱼容器间通过管路3连接在一起,该管路3包括排水管道3-1和回水管道3-2,水泵2设置在回水管道3-2上,水容器、管路3以及水泵2共同构成水循环装置。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水容器呈高低分布,分别为大鱼养殖容器1-1和小鱼养殖容器1-2,小鱼养殖容器1-2的底部种植有水草以及放有碎石、贝壳类等装饰物,大鱼养殖容器1-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4,小鱼养殖容器1-2的外围装有各色灯管,为水草提供充足的光照,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水容器的中部垂直设置有隔板5,隔板5将水容器间隔为相互连通的两部分,该隔板5的一端连接水容器的侧壁,另一端与相应的另一侧的水容器侧壁相间,隔板5与水容器的侧壁的间隔处还设置有滤网6。
使用过程中,分别在两水容器内分别养殖大鱼和小鱼,然后通过水泵实现养鱼容器内的水循环流动,水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沉积在大鱼养殖容器底部的鱼粪、杂物等会顺流经过排水管道,进入小鱼养殖容器,并利用小鱼将其清除,水草吸收水中的氨氮放出氧气,得到的干净水在水泵的作用下再次回流到大鱼养殖容器中,以实现循环用水的目的。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汝壮,未经何汝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88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