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节啮合侧隙的齿轮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8663.0 | 申请日: | 2008-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7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廖翀;史凯明;袁小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科赛恩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8 | 分类号: | F16H55/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雅平 |
地址: | 51061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啮合 齿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可调节齿轮啮合侧隙的结构,且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无缝电子提花针织机-哈夫盘和针筒的编码器采集齿轮传动信号的齿轮。
背景技术
在无缝电子提花针织机针织技术中,需要检测针筒和哈夫盘的同步转动状态,最常用方式采用编码器来采集齿轮传动信号方式,即在编码器上加一个齿轮与被测齿轮啮合,用增大传动比的方式,经过一定的放大倍数,提高测得主轴的转动位移量的精度,来检测被测齿轮的转动速度,实现闭环控制。普通的编码器采集齿轮传动信号方式(参照图5),由被测齿轮带动编码器齿轮转动,提取被测齿轮转动的旋转位移量。然而,由于齿轮、主轴孔及编码器孔的制造误差的影响和组装误差以及齿轮本身精度不足,造成了齿轮啮合侧隙9的存在,使其瞬间速度的测得值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随着无缝电子提花针织机针织技术的进步,对检测针筒转动的稳定精度,准确测出针筒和哈夫盘的转动同步状态提出了新的要求。
综上所述,由于主轴齿轮带动编码器齿轮直接相互啮合传动,容易由齿间侧隙而产生震动撞击的问题,如此会在传动过程中产生噪音,严重的影响了转动信号的提取精度,使瞬间输出信号与实际主轴的转速相差一个夹角,这将影响无缝电子提花针织机针织组织的完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调整啮合侧隙的齿轮组,应用于无缝电子提花针织机的编码器齿轮的信号采集,用以消除齿轮啮合的侧隙,以减轻震动和噪音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啮合侧隙的齿轮组,它包括一个主齿轮和一个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主齿轮和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同轴相连安装,所述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的齿轮参数与主齿轮相同,并相对主齿轮错开一定角度安装。
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与主齿轮的连接通过一个空心定位销做中心定位,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上具有连接螺钉孔,连接螺钉孔的孔径大于连接螺钉的直径,连接螺钉穿过连接螺钉孔将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紧固在主齿轮上。
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上还设置有紧定螺钉,该紧定螺钉穿过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与主齿轮的端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错开角度的主齿轮和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使得该齿轮组的齿厚增加,它与被测齿轮啮合时,可以消除啮合的侧隙;又由于连接螺钉孔的孔径大于连接螺钉的直径,因此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可以稍微转动,也就可以根据实际啮合的状态调整齿厚,从而调节啮合侧隙;采用紧定螺钉的方案,可以利用连接螺钉初步调整好齿厚,然后拧紧紧定螺钉,准确地保证齿厚的大小,避免由于拧紧连接螺钉而使调整好的齿厚再次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剖视图;
图4为普通齿轮啮合传动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啮合传动示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啮合侧隙的齿轮包括一个主齿轮1和一个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2,主齿轮1和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2同轴相连安装,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2的齿轮参数(基圆半径、节圆半径、齿根高、齿顶高、齿距、模数)与主齿轮1相同,并相对主齿轮1错开一定角度。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2上具有中心销孔3、连接螺钉孔4和紧定螺钉孔5,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2与主齿轮1的连接是通过一个空心定位销6做中心定位,并由连接螺钉7和紧定螺钉8紧固,紧定螺钉8拧在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2的紧定螺钉孔5中并穿过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2与主齿轮1的端面接触,拧紧连接螺钉7可以将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2与主齿轮1相靠拢,拧紧紧定螺钉8可以将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2与主齿轮1相分离。同时使用连接螺钉7和紧定螺钉8可以准确调节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2相对主齿轮1的错开角度。
连接螺钉和紧定螺钉可以采用内六角螺钉。
组装时,先将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2通过空心定位销6,装在主齿轮1上,并将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2旋转一个夹角,用齿厚卡尺量出实测齿厚比标准齿厚大8%左右后,适当拧紧连接螺钉7,装入与其啮合的结构中,进行适应啮合后,再将可调节啮合侧隙的齿轮拆下,拧牢紧定螺钉8,即可将旋转位移补偿副齿轮2与主齿轮1固定成一体。
如图4、5所示,两个普通齿轮相互啮合时,由于制造误差的影响和组装误差以及齿轮本身精度不足,造成了齿轮啮合侧隙9的存在,使其瞬间速度的测得值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如图6所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啮合侧隙的齿轮,消除了齿轮的啮合侧隙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科赛恩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科赛恩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8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