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利用率的一次性安全自毁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7619.8 | 申请日: | 2008-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93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肖立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立安 |
主分类号: | A61M5/50 | 分类号: | A61M5/50;A61M5/3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海帆 |
地址: | 51052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率 一次性 安全 自毁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毁注射器,尤其是在注射结束后能将针头全部抽缩至注射针筒内,且药液残留量极微的高利用率的一次性安全自毁注射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患者进行注射药液时,一次性注射器已被广泛使用,这对防止交叉感染和防病治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们在一次性注射器上设置自毁装置就是为了杜绝人为的回收重复使用。但是,普通的自毁式注射器是由空腔针筒、针头以及配装在针筒内的定期活塞组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重复使用而造成的交叉感染,但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注射完毕之后,针头的仍滞留在外面,不仅为注射器垃圾的搬运、销毁带来不便,同时因不慎扎伤患者或医务人员经常发生,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病菌的二次交叉感染,特别是对于那些用于患有严重传染病患者的注射器,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隐患。
此外,很多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内的残留量比标准规定的约高50%,这将浪费了药液,使得没有足够的药液进入患者体内,从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国专利200420051683.5公开了“一次性安全自毁注射器”,较好地解决了安全问题,也基本达到自毁的目的,但存在三个缺点,一是其推杆的凸台不易于与针座的凹台的相接,注射时可能会因推力过大而毁坏注射器;二是其结构会留下较大的药液残留量;三是针头固定在针座上,这就意味着需要相应的特殊针头,不利于产业化的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且药液残留量极微的高利用率的一次性自毁注射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利用率的一次性安全自毁注射器,由针座、针头、针筒、推杆及橡胶活塞组成,橡胶活塞安装在推杆上,针座内部装有锥头,针头用外丝旋在针座内,针座外表面有两个凸环,针筒相应地设有凹环,针座与针筒之间通过凸环和凹环相扣接,在推杆的顶端设有与针座上的锥头相扣接的扣体,该扣体顶端是蘑菇状、中部为椭圆状或方状、中间有一个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推杆上设有扣体,由于扣体在将推杆往前推之后可以扣接在针座的锥头上,这就占据了针头的底端很大空间,大大地减少了药液的残留量,从而使得有足够的药液进入患者体内;在注射结束后,往回拉推杆能将针座连同针头全部抽缩至针筒内,无法再次使用,真正达到了安全自毁。
(2)针座外表面设有两个凸环,可以让针座扣接在有对应凹环的针筒内,而不需要开针筒的模具,此结构更利于抽缩针座至针筒内,不至于使针座扣得太紧而无法回缩;针座上有一个6∶100的锥头,它可以配任何规格的针头,这就能进行自动组装,降低了劳动强度。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操作、使用安全、自毁方便等优点,有利于产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针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针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完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形在注射结束后抽缩针座及针头的示意图。
其中:
1—针座 2—针头 3—针筒 4—推杆 5—橡胶活塞 6—锥头7—外丝 8—扣体 9—孔 10—凸环 11—凹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针头2采用标准的针头,在其表面有外丝7;如图2所示,针座1外表面装有两个凸环10,内部装有一个6∶100的锥头6;如图3所示,针筒3的上端装有凹环11;如图4所示,橡胶活塞5套在推杆4上,推杆4的顶端设有一个扣体8,该扣体8顶端是蘑菇状、中部为椭圆状或方状、中间有一个孔9。
中间有一个孔9如图5所示,针头2用表面的外丝7旋在针座1内,而针座1外表面的凸环10与针筒3相应的凹环11连接起来,使得针座1、针头2和针筒3这三个部分成为一体。
如图6所示,在进行注射时,需将推杆4推进针筒3内,在扣体8穿过针座1的锥头6时,孔9就受到压力而收缩,扣体8通过以后,其顶端的蘑菇状敞开,扣接在锥头6上,而橡胶活塞5就正好顶着针筒3,此时,推杆4就与针座1、针头2及针筒3构成了一个注射器的整体。
如图7所示,注射完毕后,由于扣体8扣接在锥头6上,使得推杆4与针座1、针头2成为一体,在往回拉推杆4时,就会连同针座1、针头2一起回缩,针头2旋在针座1内的时候是有张力的,此时针是直的,当针头2回缩到针筒3内时,张力就会消失,针头2就会向一边歪倒,真正实现了安全、自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立安,未经肖立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76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