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限溢流调压式分体电压力锅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7599.4 | 申请日: | 200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08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培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培畅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A47J27/09;A47J27/56 |
代理公司: | 湛江市三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庞爱英 |
地址: | 524000广东省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溢流 调压 分体 压力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烹调器具,特别是一种限溢流调压式分体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上厨房烹调器具中的电加热压力锅的结构多数采用框架结构,难以实施锅体与加热体快速分离降压。市面上的分体电压力锅存在着锅内冷凝水及溢出液容易流入电加热体区间的现象,易发生触电事故,自动限压功能精度低,存在安全隐患。在国外市场上有的分体电压力锅为了得到精确的安全限压,将电子温控限压的产品应用在电压力锅及分体电压力锅中,但由于电子灵敏度在潮湿、高温下工作难以准确执行指令,而且成本较高。并且国内外市场上的电压力锅存在着:(一)无法根据真实地根据烹调量多少实施自动控制;(二)无法根据烹调物质选择压力(0~150kpa)一次性自动完成烹调过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针对国内市场上分体电加热压力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供一种新式限溢流调压式分体电压力锅。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限溢流调压式分体电压力锅,主要由锅胆、锅盖、密封硅胶、发热盘、外壳、中层、底座及控制开关组成,中层设在外壳内,发热盘安装在中层内的底部,锅胆放置于中层内,锅盖与锅胆作开合连接,所述锅胆张口向上处一圈设有支承密封胶圈的台阶,台阶旁设有限位直身段,在限位直身段中开有一长孔状的安全窗,在限位直身段上还设有至少三对对称向锅内弯的曲尺段,其中一对对称的曲尺段上开有缺口,限位直身段与曲尺段之间为弯曲过渡段,限位直身段上还装有带曲槽的提手。
所述锅盖的周边设有凸缘,凸缘上设有与所述锅胆处的限位直身段、曲尺段及弯曲过渡段相对应的缺口及合盖定位缺口;锅盖上设有限压阀及浮子阀,锅盖手柄安装在锅盖的弧面上,锅盖与锅盖手柄之间有一开合盖安全杆,安全杆装在锅盖手柄设有的卡槽内,安全杆前端部开有一个孔与浮子阀相配合形成锅盖开合的自锁,在安全杆与浮子阀配合的端部有一坡面与限压阀相对应,安全杆后端部与弹簧连接;安全杆上还装有一安全柱与锅胆提手的曲槽相应。
所述中层为平底,开口处呈喇叭状,边沿向外向下卷边,在中层侧壁上开有一个孔,控制开关的热取样板通过该孔与紧贴在锅胆的外侧。
所述中层下面装有保温板。
所述控制开关的面板设有煮饭区和煮汤、粥区,煮汤、粥区的刻度与锅胆内的容量刻度成比例。
本实用新型采用新的盖合结构限制了由压力锅内所产生的冷凝水及溢出液流入加热体区间,消除了因液浸电路所发生触电事故的安全隐患。所设置的限压阀、浮子阀、安全杆、锅胆提手卡槽的互动结构提高了压力锅的使用安全性。限溢流调压式分体电压力锅的优点体现为:该限溢流调压式分体电压力锅结构简单、易操作、耗材少、效率高;能根据烹调物质种类和烹调量多少选择(0~150kpa)压力高低,达到省时省电效果;限溢流调压式分体电压力锅,省时节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G向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锅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D-D剖视图;
图6是图5的E-E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层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锅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限溢流调压式分体电压力锅主要由;锅胆部件、锅盖部件、密封橡胶、发热体、中层、底座、外壳、控制开关及电源部件组成。
所述的锅体部件主要由锅胆7、锅胆提手30、沉头螺钉31、方螺母32组成。所述的锅胆7张口向上设有支承密封硅胶10的台阶75,在硅胶台阶75旁设有的限位直身段74,在硅胶的限位直身段中设有一长孔状的安全窗71,在限位直身段有若干对称向锅内弯曲段72,曲尺段用以旋合扣紧压力锅盖90,其中有两对称直身段用向外冲有两个小孔73、通过两个小孔用沉头螺钉31由内向外紧固两件锅胆的提手30。有一对称的弯曲段冲有一对称的缺口76,为合盖时定位,直身段74与曲尺段72之间为弯曲过渡段70,底部配合发热盘6。锅胆7采用1.5~4mm铝板或0.5~2mm的铁铝复合板、0.8~3mm的不锈钢板进行拉伸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培畅,未经杨培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75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警报器的双温度控制暖手器
- 下一篇:快易卷制餐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