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器皿除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6334.2 | 申请日: | 2008-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9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庆潜 |
主分类号: | F26B15/18 | 分类号: | F26B15/18;F26B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媖 |
地址: | 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器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器皿除水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对小口器皿外面除水的自动器皿除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食品、医药等行业,大量使用各种器皿盛装产品。在盛装产品前,必须对器皿进行清洗,清洗结束之后,在盛装之前必须将残留在器皿表面的水分除去,否则会弄湿标签,使标签上的文字和标志不清楚,或使标签贴不紧,容易脱落,严重影响了产品贴标签的质量。现有的除水装置都不能有效地将器皿表面的水分去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去除器皿表面水分的器皿自动除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器皿自动除水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输送带和带间隙风干轨道,风干轨道与输送带并接,在风干轨道的上面设有风刀,在风干轨道的下面设有向上吹的风管。
所述风刀设在风干轨道的两侧,风刀为倾斜布置方式。
所述的与风干轨道并接部分的输送带上面设有向下吹的风刀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输送带并接风干轨道,同时在风干轨道的上面两侧设置风刀和在风干轨道下面设置向上吹的风管,风刀将器皿身的水分往下吹掉,再经向上吹的风管通过风干轨道的间隙将器皿底部的水分吹走大部分,改变了以前无法吹走底部水分缺陷,其风干效果好、能耗低、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中:1输送带,2风干轨道,3风刀,4、7进风管,5、8风口,6上吹管,9器皿输送导向管,10器皿,11风盒,12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器皿自动除水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输送带1和带间隙风干轨道2,风干轨道2与输送带1并接,在风干轨道2的上面设有风刀3,在风干轨道2的下面设有向上吹的风管6,风刀3上有进风管4和风口5,风管6有进风管7和风口8,在输送带1与风干轨道2连接处设有两根器皿输送导向管9,器皿输送导向管9将输送带1上的器皿10推向风干轨道2,由于器皿10之间的推挤力,使器皿10在风干轨道2上缓慢传送,风刀设在风干轨道2的两侧,风刀为倾斜布置方式,沿器皿10前进方向,风刀3的风口5斜向下吹掉器皿身的水分,风干轨道2下面的风管6的风口8通过风干轨道2的间隙斜向上直接吹器皿10底部,将附在器皿底部的水分吹走一部份,同时还将器皿底部中心的部分水分吹到器皿底部边缘,可以实现后续的吸干工序。与风干轨道2并接部分的输送带1上面设有向下吹的风刀,该风刀将弄湿的输送带1吹干,避免又再次弄湿吹干了的器皿10。上述的进风管4、7均与风盒11连接,风盒11再与风机12连接。使用风干轨道2,器皿10通过风干轨道2的速度与器皿10直接在输送带1的输送的速度相比较,其速度大为减小,也就大大延长了器皿10风干的时间,使得风干效果更佳。对于圆形器皿,还可在除水装置之后接吸干装置一起使用,可以通过吸干装置将残留在器皿底部的水分吸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庆潜,未经甘庆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6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肺阴不足型角膜炎的中药配方
- 下一篇:治气虚血瘀型青光眼的中药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