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灯灯座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5902.7 | 申请日: | 200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77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樊邦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00 | 分类号: | F21S4/00;F21V19/00;F21V21/002;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728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灯座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灯带,尤其是一种带灯灯座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装饰灯灯头一般都由外罩、隔离柱、防水胶等几个部分组成,这些构造方式决定其加工制作工艺繁琐,成本高,如中国专利号ZL 99236083.8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其由内塞、外罩、防水胶和发光体构成,这种构造组装起来费时、费劲,不便制作,而且其结构复杂,成本高。又如中国专利号ZL 200420044931.3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其包含有软芯、软芯后端的固定片等构造,同样组装起来费时、费劲,结构复杂,成本高。另外,有的装饰灯灯头采用固化防水胶作为隔离柱,其发光体头部直接暴露于灯头外,如中国专利号ZL 02225539.7所揭示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提供一种新型的露头泡壳灯串,该技术方案中以防水胶代替隔离柱起电气隔离作用,且其发光体头部直接暴露于灯头外,这样其发光体容易在日照下老化,而且,其防水胶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容易软化脱落,造成老化、甚至短路等危险。因此,一种新型的能够防止老化的、且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也具有良好的电气隔离效能的装饰灯灯头,在装饰照明市场中成为迫切的需求。
现有的设于电线上的装饰灯灯座通常都由上、下两个座体卡住电线,再由上座体内带刺尖的端子刺破电线连接电线与发光体,这样制成,如中国专利号ZL 200420044589.7所述的技术方案。目前,小型LED在灯饰造型装饰行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为了寻求更完美多样的装饰效果,各商家都在寻找更好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艺简单、成本低、电气隔离可靠、发光体头部不暴露于灯头外能够防止老化的、装饰效果更完美多样的装饰灯带灯灯座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灯灯座结构,包括底盖、底座、夹设于底盖与底座之间的平行导线、设置于底座内并刺破平行导线绝缘层与导线导体电接触的铜片端子、设置于底座上并与铜片端子电接触的LED灯泡,其中,所述LED灯泡内设置有复数个LED芯片及对应的支架,每相邻两个LED芯片的支架引脚相互串联,复数个LED芯片及对应的支架形成串联组,所述LED灯泡的封装胶体在所述串联组的两极引脚处分别设置有一台阶,所述串联组两极的引脚分别弯折挂靠于所述台阶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LED灯泡的封装胶体为半透明塑料注塑成型的方形胶体,所述LED灯泡内LED芯片及对应的支架为四个,所述支架引脚采用硬质导电片相互串联。
本实用新型所述底盖为透明塑料注塑成型,其上设置有倒扣,所述底座为透明塑料注塑成型,其上设置有与所述倒扣相适配的扣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有:由于采用底盖、底座、夹设于底盖与底座之间的平行导线、设置于底座内并刺破平行导线绝缘层与导线导体电接触的铜片端子、设置于底座上并与铜片端子电接触的LED灯泡、及倒扣和扣孔的结构形式,所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艺简单、成本低;由于所述LED灯泡内LED芯片及对应的支架直接封装在半透明塑料注塑成型的方形胶体内,所述支架引脚采用硬质导电片相互串联,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两电极短路,所以本实用新型电气隔离可靠、发光体头部不暴露于灯头外能够防止老化;由于所述半透明塑料注塑成型的方形胶体可以设置为蓝、绿等不同的颜色,所以本实用新型装饰效果更完美多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LED灯泡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带灯灯座结构,包括底盖1、底座2、夹设于底盖1与底座2之间的平行导线3、设置于底座2内并刺破平行导线3绝缘层与导线导体31电接触的铜片端子4、设置于底座2上并与铜片端子4电接触的LED灯泡5,其中,所述LED灯泡5内设置有复数个LED芯片6及对应的支架7,每相邻两个LED芯片的支架引脚7、71相互串联,复数个LED芯片6及对应的支架7形成串联组,所述LED灯泡5的封装胶体在所述串联组的两极引脚处分别设置有一台阶51、53,所述串联组两极的引脚52、54分别弯折挂靠于所述台阶51、53上,如图2、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59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