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用的柱塞式化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5099.7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73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余华荣;王振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19/06 | 分类号: | F02M19/06;F02M17/34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柱塞 化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油器,特别是涉及摩托车上使用的柱塞式化油器。
背景技术
当摩托车工作时,需不间断地向发动机供可燃混合气,这时需通过化油器不断让燃油汽化,并让汽化的燃油和一定比例的空气相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送入发动机,满足发动机在不同工作状况下对燃油的不同需求。目前,柱塞式化油器都没有设置燃油蒸发脱附口,从而无法有效地实现燃油蒸发排放法规。特别是燃油蒸发脱附口选择在其他位置时会出现脱附口负压低不稳定、脱附流量小等不能有效的脱附炭罐中收集油气,或者脱附口负压过大、流量也过大影响发动机性能需要增加电磁阀控制造成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加工简单、成本低廉、节能环保的摩托车用的柱塞式化油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摩托车用的柱塞式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化油器本体内设置有柱塞,所述化油器本体上设置有连接化油器喉管的燃油蒸发脱附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燃油蒸发脱附口设置在化油器本体的怠速调节螺钉柱与浮子室之间,以柱塞上的怠速调整斜槽相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燃油蒸发脱附口设置在柱塞的油门拉线槽相对应的化油器本体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燃油蒸发脱附口设置在化油器本体阻风门安装柱前浮子室的交叉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廉、对化油器的改动小、脱附口负压适中并稳定、脱附流量适中,从而实现有效脱附碳罐中收集油气排放,又不影响发动机性能等优点,达到环保的目的,满足燃油蒸发排放法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剖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结构剖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摩托车用的柱塞式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1、化油器本体1内设置有柱塞2,所述化油器本体1上设置有连接化油器喉管的燃油蒸发脱附口3。
参照图1、图2,所述燃油蒸发脱附口3设置在化油器本体1的怠速调节螺钉柱11与浮子室12之间,以柱塞2上的怠速调整斜槽21相对应,所述燃油蒸发脱附口3上设置有燃油蒸发脱附直管4;根据需要燃油蒸发脱附口3上也可以设置有燃油蒸发脱附弯管5,见图3,本设计利用柱塞2上的怠速调整斜槽21作为连接化油器喉管的通道来进行燃油蒸发脱附。该燃油蒸发脱附口3的设计方式最为合理、加工最为简单、负压较稳定适中、脱附流量也适中。
参照图4、图5,所述燃油蒸发脱附口3设置在柱塞2的油门拉线槽22相对应的化油器本体1上,所述燃油蒸发脱附口3上设置有燃油蒸发脱附弯管5;本设计利用柱塞2上的油门拉线槽22作为连接化油器喉管的通道来进行燃油蒸发脱附。该燃油蒸发脱附口3的设计方式加工简单,但是位置较高,柱塞2上的油门拉线槽22较小,调整空间不大,可以作为针对不同车型燃油蒸发脱附匹配的选择方案。
参照图6,所述燃油蒸发脱附口3设置在化油器本体1阻风门安装柱6前浮子室12的交叉位置上的任何一点。所述燃油蒸发脱附口3上设置有燃油蒸发脱附直管4,本设计直接通到柱塞2外壁利用柱塞2上行到一定的开度后连接化油器喉管来进行燃油蒸发脱附,该燃油蒸发脱附口3的设计方式具有较大的匹配调整空间,可以针对不同的负压调整口径大小获取适中的脱附流量,燃油蒸发脱附口3的打开时间也具有较大匹配空间可以根据发动机性能需求调整燃油蒸发脱附口3的高度,实现在不同转速打开脱附口。
本设计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廉、对化油器的改动小、脱附口负压适中并稳定、脱附流量适中,从而实现有效脱附碳罐中收集油气排放,又不影响发动机性能等优点,达到环保的目的,满足燃油蒸发排放法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50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超薄敏感层的有机光伏单元
- 下一篇:用于管道、装配件或组装件的连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