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油燃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5045.0 | 申请日: | 2008-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67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常厚春;李祖芹;马革;杨红斌;于建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5/00 | 分类号: | F23C5/00;F23D11/10;F23Q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建波 |
地址: | 510760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燃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油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3种。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地球上这3种能源供人类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开发新能源已成关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生物质能是由植物与太阳能的光合作用而贮存于植物中的太阳能转化而来。据估计,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其总量的1%。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生产各种清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以达到保护矿产资源,保障能源安全,实现CO2减排,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物质能将成为未来能源重要组成部分,专家估计到2015年全球总能耗将有40%来自生物质能源,这主要通过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的产业化发展实现。
目前,主要通过生物质快速裂解而获得生物油。生物油是一种由多种碳氢氧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一般含有20-30%的水分,因此不容易被点燃;并且,生物油中含有甲酸、乙酸等多种有机酸,对直接接触生物油的储油罐、输油管道、管道中的油泵以及燃烧设备等都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因此,相对于普通燃油的储存、输送以及燃烧设备而言,生物油的储运及燃烧设备需要有更强的耐腐蚀性能;另外,生物油的黏度较大,介于重油和轻油之间,其无法通过加热的方式来降低黏度,因而也无法通过加热实现雾化;同时,由于生物油稳定性较差,如果通过简单加热的办法来降低黏度必然会改变生物油的性状,也影响其燃烧性能;因此,专门针对普通燃油(重油或轻油)设计的燃烧器无法保证生物油的稳定及充分燃烧,不能作为生物油燃烧器使用。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针对生物油的特性专门设计的燃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生物油的持续稳定燃烧、充分释放生物油能量且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的生物油燃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生物油燃烧装置,包括储油罐、在燃烧前对生物油进行雾化分解的雾化系统、直接进行生物油燃烧的稳燃室、辅助点火系统、给生物油燃烧提供助燃空气的燃烧配风系统以及将生物油从储油罐运送到稳燃室内的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连接在所述储油罐和所述雾化系统之间的相互并行设置的第一输油道和回油道,以及连接在雾化系统与稳燃室之间的第二输油道,第一输油道上包括至少一个过滤器,回油道上设置有压力变送器,辅助点火系统包括伸入到稳燃室内的可燃气输送管道及高压点火器,燃烧配风系统与稳燃室相连通,于稳燃室内在生油物雾化系统以及辅助点火系统的前方设置可引导生物油旋转对流的旋流片。
雾化系统包括雾化装置以及高压空气压缩机,经高压空气压缩机加压的空气进入雾化装置内将生物油雾化处理成为细小的雾状液滴,优选的,生物油雾状液滴的直径约为10μm,在该尺寸范围内生物油的燃烧效果佳。
第一输油道上可并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过滤器,各个过滤器可单独工作。
作为改进,第一输油道上可设置将生物油从储油罐内泵出的油泵,该油泵优选高速齿轮泵。
优选的,在第一输油道上设置阀、回油道上设置阀以及另一可调节阀;雾化系统与第一输油道以及回油道之间设置阀,在可燃气输送管道上设置可燃气开关阀,燃烧配风系统以及雾化系统内分别设置配风电磁阀。
辅助点火系统可采用包括液化天然气在内的多种高燃烧值气体作为助燃燃气。
另外,储油罐、油泵以及输送系统采用耐酸材料制造,优选耐腐蚀性强的不锈钢材料。稳燃室采用高铝耐火水泥浇注而成,点燃后的生物油可将稳燃室迅速加热至1000℃以上。
用PLC顺序控制整个点火过程,并对燃烧火焰进行监控,兼具熄火保护、负荷自动调节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5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度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 下一篇:直流电压有效值变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