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岛式生物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4315.6 | 申请日: | 200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76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崔树彬;汪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端仪 |
地址: | 510611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岛式 生物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兼具有生物浮岛和污水生物处理功能的水体污染就地处理(直接净化)系统,适用于网河地区的内河缓流水体和湖塘、水库等水体。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生物浮岛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生物载体技术、高效微生物和鼓风曝气技术等。
背景技术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尤其是网河地区的内河,受外江潮汐和水闸影响,水体交换不畅,污水在河道内往复游荡,加之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直线化”和“三面光”处理,使得本已污染的河水,显得更为严重,发黑发臭。为了寻求经济高效的治理方案,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将“感潮河道水体污染综合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编号:2006A35102001)列为重点,本实用新型为该项目开发研究的技术之一。
普通生物浮岛由浮床、水生植物和固定设施三部分构成,普通生物浮岛净化水质的原理主要是水生植物的根系作用和叶、茎的遮蔽作用。植物根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同时根系附着微生物(分解者)具有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功能;上部叶、茎具有遮蔽作用,能够抑制藻类和喜阳微生物生长,从而具有减少水华爆发和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作用。但实际应用中,普通生物浮岛的作用十分有限,尤其是对氨氮的作用,几乎很难显现出来。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普通生物浮岛对水质净化功能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结合国内外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高效生物载体技术、高效微生物和鼓风曝气技术,在普通生物浮岛技术基础上,开发研究了具有投资省、占地少(或基本不占地)和去除污染物效率高的浮岛式生物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针对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内河(堤围内部两头有闸的缓流水体)污染水体的就地处理和直接净化而开发,但也适用于污染严重的湖塘和水库等水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浮岛式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上部的普通生物浮岛;位于下部的内填装有生物载体的载体箱;曝气机,安装于普通生物浮岛上,通过曝气管将其释放的氧气输送到载体箱内。
所述的载体箱为为由塑性土工网制成的网状载体箱。
所述的生物载体为网状、块形。
所述的曝气管插入至载体箱的箱体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投资省、占地少(或基本不占地)、污染物(尤其是氨氮)去除效率高,具有抑制藻类生长和提高水体透明度的功能,且具有美化河道景观环境的功能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河道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湖塘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湖塘内的浮岛单元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生植物,2-曝气机,3-浮床框架,4-连结杆,5-高效生物载体,6-载体箱,7-曝气管,8-浮岛单元,9-固定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浮岛式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位于上部的普通生物浮岛8;位于下部的载体箱6;曝气机2,安装于普通生物浮岛8上,通过曝气管7将其释放的氧气输送到载体箱6内。
本系统的上部为普通生物浮岛8(含植物和框架等),下部为由塑性土工网制成的网状载体箱6(底面面积为0.2~0.3m2),平均每平米浮岛大约设置一个。载体箱6内填装聚氨酯基网状、块形生物载体5,每个载体箱6内插入一根曝气管7至箱体底部,连接防水微型曝气机2。微型曝气机2安装在浮岛8表层的植物之间,配备适宜电力设施。具体设置和构成情况见附图。根据水质和处理效果需要,先行驯化高效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然后装入浮岛下部的载体箱中,处理效果更佳。
使用时,固定化微生物载体装入载体箱6中,将浮岛框架3分成多个浮岛组8(尺寸便于运输为宜)。陆上完成浮岛单元安装,各浮岛单元根据设计目标,连结成整体,按照景观设计要求布置在缓流水体中,固定在固定桩9上。将微型鼓风曝气机2安装在浮岛框架上,连接曝气管和配电设施,进行系统调试和微生物驯化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4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