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角度多光圈LED路灯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3863.7 | 申请日: | 2008-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04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聂源;罗心村;曾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阳光富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1/00;F21V19/00;F21V5/04;F21W131/103;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8052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度 光圈 led 路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角度多光圈LED路灯。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单个LED发出的光为锥形光柱,照射范围有限。目前,现有LED路灯以平面型光源板居多,LED以点阵的方式排布(如图2所示),照射范围同样不大。
现有LED路灯还有一种U形截面的光源板,但其照射范围受到光源板侧壁夹角影响。当侧壁夹角较大时,其照明效果与平面形光源板相差无几;当侧壁夹角较小时,则会出现明暗相间的现象(如图3所示)、甚至出现盲区(如图4所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射范围宽、过渡感强、无亮斑暗斑相间的LED路灯。
本实用新型包括光源板、多个LED及其驱动电路,其中,LED安装在光源板上,并配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板呈弧形,该光源板内表面自其中部向左依次铣出第一级左平面、第二级左平面和第三级左平面;自其中部向右依次铣出第一级右平面、第二级右平面和第三级右平面,所述LED就安装在上述平面上,其中:
第一级左右平面之间的夹角θ1,满足100°≤θ1≤130°;
第二级左右平面之间的夹角θ2,满足90°≤θ2≤110°;
第三级左右平面之间的夹角θ3,满足50°≤θ3≤80°。
使用时,左平面上的LED发出的光向右侧照射;右平面上的LED发出的光向左侧照射,照射范围更大,每个平面照射不同的区域,某个区域照度不足时,增加相应平面上的LED的密度或功率即可;某个区域出现盲区,扩大相应平面上的LED的发散角即可。这样经过简单调整,就可以制作出符合照射要求的路灯。
其特殊性在于:第一级左右平面之间的夹角θ1=120°,其LED透镜的发散角为30°;第二级左右平面之间的夹角θ2=94°,其LED透镜的发散角为50°;第三级左右平面之间的夹角θ3=68°,其LED透镜的发散角为30°。实践证明:上述结构的路灯安装在7.5米的高度上,可使周围30米的范围的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均符合国家标准。
其特殊性在于:所述LED含有2N个或2N+1个透镜,其左侧、右侧分别设有N个透镜,且左右对称,相邻的透镜的发散角部分重叠。这样一个LED相当于几个LED,发出2N个或2N+1个锥形光柱,功耗低,光源板上的LED密度小,便于散热。
本实用新型多角度多光圈LED路灯具有功耗低、亮度高、体积小、照度效果好、光照均匀、过渡感强、无亮斑暗斑相间的优点,广泛适用于各种室外照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单个LED灯的光照示意图;
图2是平面型光源板上LED点阵的光照示意图;
图3是光源板截面为U形的LED路灯的光照示意图(1);
图4是光源板截面为U形的LED路灯的光照示意图(2)。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角度多光圈LED路灯的过轴心线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设有多个透镜的LED的光照区域示意图。
图中:1为光源板、2为LED、3为透镜、a1、a2、a3分别为第一、二、三级左平面;b1、b2、b3分别为第一、二、三级右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多角度多光圈LED路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方式一:如图5、6所示,一种多角度多光圈LED路灯,包括光源板1、多个LED2及其驱动电路,其中,LED2安装在光源板1上,并配有透镜3,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板1呈弧形,该光源板1内表面自其中部向左依次铣出第一级左平面a1、第二级左平面a2和第三级左平面a3;自其中部向右依次铣出第一级右平面b1、第二级右平面b2和第三级右平面b3,所述LED2就安装在上述平面上,其中:
第一级左右平面a1、b1之间的夹角θ1=120°,其LED2透镜3发散角为30°;
第二级左右平面a2、b2之间的夹角θ2=94°,其LED2透镜3发散角为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阳光富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阳光富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38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