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接触式PET胚管内表面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3615.2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22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包贺林;温世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2 | 分类号: | B29C45/72;B29C45/40;B29C49/64;B29C49/06;B29K6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弟 |
地址: | 510315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pet 胚管内 表面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ET胚管的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PET塑料瓶生产广泛采用的两步法方式中,第一步是生产胚管。如何高质、高效生产PET胚管是所有行内生产厂家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在所有的高速注胚生产中,无论采用哪种生产技术,最终都是以缩短注射循环周期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所以,都要求尽可能快的使胚管从高温流动状态向室温固态转变。为了加快冷却效果,新的生产技术又广泛采用模外冷却的方式,也就是说,不等胚管在模具里完全冷却,就开模脱胚,让胚管在模具外面冷却的工艺技术。模外冷却目前较先进的是采用机械手接胚,采用水冷式冷却筒内腔直接接触胚管外壁的冷却方式,如中国专利号为200620065292.8的一种水冷式取坯机械手组合装置,此外还通过外吹冷风来加速冷却在机械手上的胚管,如中国专利号为200620067428.9的注胚机取坯机械手吹风冷却辅助装置。
对于要求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来说,现有技术还是不够完美的,还需要有一种特别的装置来进一步提高PET胚管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结合当前采用的机械手模外冷却生产工艺,提供一种面接触式胚管内表面冷却装置,其能有效加快胚管冷却效率,同时提高胚管内在质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面接触式PET胚管内表面冷却装置,包括固定架、活动架、伺服电机、同步带传动机构、芯棒安装板和冷却芯棒,其特征在于:
一安装于取坯机械手附近的固定架,直线导轨设于固定架上,直线导轨与取坯机械手的移动方向垂直;
一活动架安装于直线导轨上,活动架可沿直线导轨往复移动;
一伺服电机安装于固定架上;
一同步带传动机构将伺服电机的传动轮与活动架连接,伺服电机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驱动活动架沿直线导轨往复移动;
一芯棒安装板安装到活动架,芯棒安装板上开有若干芯棒安装孔,芯棒安装孔与取坯机械手的冷却筒数量及位置相一致;
每个芯棒安装孔安装一支冷却芯棒,冷却芯棒内设冷却管,芯棒安装板内设有冷媒通管,各冷却芯棒的冷却管与芯棒安装板内设的冷媒通管连通;
冷媒通管外连接冷媒源,伺服电机与控制中心连接。
冷却芯棒的外轮廓与对应的胚管内表面相符,冷却芯棒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突破了过去仅在胚管的外表进行冷却的工艺方式,在冷却胚管外表面的同时,利用一种切实有效的装置,直接冷却胚管内表面,大大提高PET生产效率。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直接冷却胚管底部和内腔的功能,加上原来的外表面冷却,可使PET胚管的冷却更快、更均匀。由于冷却均匀,胚管内应力减小,胚管内在质量也就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面剖视图;
图3为图1的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一种面接触式PET胚管内表面冷却装置,包括:包括固定架(5)、活动架(4)、伺服电机(7)、同步带传动机构(8)、芯棒安装板(3)和冷却芯棒(1),其特征在于:
一安装于取坯机械手(9)附近的固定架(5),直线导轨(6)设于固定架(5)上,直线导轨(6)与取坯机械手(9)的移动方向垂直;
一活动架(4)安装于直线导轨(6)上,活动架(4)可沿直线导轨(6)往复移动;
一伺服电机(7)安装于固定架(5)上;
一同步带传动机构(8)将伺服电机(7)的传动轮与活动架(4)连接,伺服电机(7)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8)驱动活动架(4)沿直线导轨(6)往复移动;
一芯棒安装板(3)安装到活动架(4),芯棒安装板(3)上开有若干芯棒安装孔(31),芯棒安装孔(31)与取坯机械手(9)的冷却筒(10)数量及位置相一致;
每个芯棒安装孔(31)安装一支冷却芯棒(1),冷却芯棒(1)内设冷却管(2),芯棒安装板(3)内设有冷媒通管,各冷却芯棒(1)的冷却管(2)与芯棒安装板(3)内设的冷媒通管连通;
冷媒通管外连接冷媒源,伺服电机(7)与控制中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36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