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炊具的蒸汽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3007.1 | 申请日: | 200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63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曹细加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28 | 分类号: | F22B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2831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炊具 蒸汽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微波炉、电蒸炉、电烘箱等食物烹饪电炊具的蒸汽发生装置,属于电炊具所用蒸汽发生装置的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电炊具所用蒸汽发生装置大多采用包括有水箱、水泵、电磁阀、汽化室(也称蒸汽发生器)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蒸汽发生装置结构复杂,成本极高,且不易维修。中国专利号ZL2004100478109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蒸汽发生单元的加热炊具,其能将蒸汽送入到其中的烹饪腔中,其包括有限定烹饪腔的壳体以及用来将蒸汽供入烹饪腔中的蒸汽发生单元。该蒸汽发生单元包括:加热罐、水罐以及蒸汽发生加热器,其中加热罐可拆卸地安装在烹饪腔的顶部内侧,并设置有蒸汽出口;水罐可拆卸地安装到烹饪腔上面的壳体上,其通过引导通路与加热罐相连从而将水送入加热罐;蒸汽发生加热器安装在加热罐中,以便加热整个加热罐中的水。这种结构存在的缺点是蒸汽发生加热器安装在加热罐中,产生蒸汽的速度较慢。且其结构较复杂,体积较大,成本高,维修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在较小空间快速产生蒸汽的电炊具的蒸汽发生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易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水箱、装有电热管的汽化室,水箱与汽化室通过管道相通,其中汽化室为由前板和后板围成的中空腔体,前板与后板之间的接触面密封连接,汽化室的侧壁上设有与电炊具腔体相通的出汽口,且汽化室内还设有水在其内被加热形成蒸汽的进水道,进水道的一端与水箱相通,另一端与汽化室相通。
上述电热管装设在进水道的外侧,或电热管嵌入在前板或后板中,或电热管嵌入在前板与后板之间。
上述前板下部设置有U形凸筋,凸筋外侧均布有定位柱,后板对应凸筋的位置设置有台阶凹槽,后板对应定位柱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前板通过定位柱插装在后板所设的定位孔上实现彼此扣合,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前板下部设置的U形凸筋与后板设置的台阶凹槽围成进水道,U形凸筋上部的开口与汽化室连通。
上述后板下部设置有U形凸筋,凸筋外侧均布有定位柱,前板对应凸筋的位置设置有台阶凹槽,前板对应定位柱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后板通过定位柱插装在前板所设的定位孔上实现彼此扣合,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后板下部设置的U形凸筋与前板设置的台阶凹槽围成进水道,U形凸筋上部的开口与汽化室连通。
上述前板下部设有凹槽,后板在与前板下部凹槽相对的位置上也设有凹槽,前板和后板的接触面设置有彼此扣合的凸凹密封槽,前板和后板扣合后其下部的凹槽围成进水道。
上述水箱及汽化室还通过管道与排水机构连通,排水机构包括排水盒,排水阀杆贯穿排水盒,且中段设置有复位弹簧,前端设置有密封阀盖,排水盒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上述水箱插装在电炊具所设的水箱座上。
上述水箱后侧设置有水箱阀,水箱座上设置有当水箱插入水箱座时能顶开水箱阀的开关顶柱。
上述水箱与汽化室之间连接的管道上没置有单向阀,单向阀的单向阀体上设置有出水孔,出水孔上装设有能在其上滑动的T形阀杆,T形阀杆的下端设置有密封阀盖。
上述水箱座设置在炊具腔体外侧,汽化室设置在炊具腔体后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汽化室内设有水在其内被加热形成蒸汽的进水道,进水道的一端与水箱相通,另一端与汽化室相通的结构,由于汽化室中的进水道狭小,容纳的水量较少,故汽化速度快,能快速产生蒸汽。另外,本实用新型去掉了水泵和电磁阀,仅有水箱和汽化室,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易维修。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电炊具的蒸汽发生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汽化室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A处放大图。
图8为前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后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3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