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2311.4 | 申请日: | 2008-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35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必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29/03 | 分类号: | B01D29/03;B01D29/5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奚胜元 |
地址: | 210013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废水 复合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涉及的是生活污水及一部分工业废水的处理装置,适合住宅排水及生产废水的处理回用技术,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水资源稀缺和能源价格高涨,废水处理后的回用技术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攻克的课题,就目前国际市场上看,高分子膜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各种高分子膜材料的价格大幅下降,在水处理工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由于国外专利引进费用高昂,国内在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等方面采用高分子膜技术的还很少。
多孔陶瓷板仍是国内废水过滤的首选材料,但多孔陶瓷板容易破裂、损坏。过滤材料长期使用后需要进行表面清理,膜的过滤技术也需要反冲洗,反冲洗则耗用清洗水和电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以多孔陶瓷板材或多孔聚乙烯(PVC)板材为基础材料,在基础材料上缠绕纤维材料层后做成复合过滤板,以形成刚性材料和柔性材料合为一体的复合式过滤板,具有两种过滤材料的效果,使用维护方式简易,延长了以单一过滤材料的使用寿命。
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是采取以下方案实现: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由复合过滤板、U型罩壳构成;复合过滤板具有多孔陶瓷板或多孔聚乙烯(PVC)板,在多孔陶瓷板或多孔聚乙烯(PVC)板上覆以多层纤维材料层,在U型罩壳两侧装有复合过滤板,U型罩壳由上、下两部分构成,U型罩壳上装有集水管。
使用时,废水从多层无纺布纤维材料层一侧进入,从多孔陶瓷板或多孔聚乙烯(PVC)板的一侧排出,多层无纺布纤维材料层的孔径应大于基材的孔径。通常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方可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达到排放标准的水再采用过滤等方式处理后可作为卫生间冲洗水或绿化用水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中的复合过滤板是在多孔陶瓷管或多孔聚乙烯(PVC)板上覆以多层纤维材料层,以形成刚性材料和柔性材料合为一体的复合式过滤板,具有两种过滤材料的效果,使用维护方式简易,延长了以单一过滤材料的使用寿命。
根据过滤装置的设计流量,过滤装置中的过滤器可以由若干个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并联使用。一套过滤系统由两套过滤装置组成,两套过滤装置轮流交替使用,过滤装置维护清理时不需要使用清水进行反冲洗,只要除去或揭去多孔基材上的一部分纤维材料便可继续使用,节省了过滤装置的维护费用。本实用新型过滤器使用周期是通常多孔陶瓷材料过滤器或纤维材料过滤器的二至三倍。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的复合过滤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装配示意图。
图3是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多孔陶瓷板或多孔聚乙烯(PVC)板,2.多层无纺布纤维材料层,3.U型罩壳,4.集水管,5.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6.进水管,7.出水管,8.过滤装置箱体,9.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3,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由复合过滤板、U型罩壳构成;复合过滤板具有多孔陶瓷板或多孔聚乙烯(PVC)板1,在多孔陶瓷板或多孔聚乙烯(PVC)板1上覆以多层无纺布纤维材料层2,在U型罩壳3两侧装有复合式过滤板,U型罩壳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U型罩壳3上装有集水管4。所述的多层纤维材料层2采用多层无纺布材料层或多层玻璃纤维布材料层。所述的复合过滤板的过滤孔径为0.5~10μm。
参照附图2,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在宽度大于复合过滤板材厚度2.5~3倍的不锈钢板中央开一孔,并焊接上一段集水管4,然后将钢板折成U型罩3,U型罩壳3与两块方型复合过滤材用密封树脂胶合后,成为有空腔的方型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5。
参照附图3,废水过滤装置为箱体结构,有可拆卸面板,箱体上安装有进水管6和出水管7,箱体8内的若干个长方体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5并排布置,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5两端的集水管4分别焊装在密封板9上,密封板9的尺寸与过滤装置箱体8投影面积相同。密封板9上按一定排列规则的分布孔眼,孔眼孔径与集水管4外径相同。板式废水复合过滤器5的过滤水流的方向为外部进水,两端出水,如图3箭头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23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