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8-2.4升柴油发动机缸盖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1856.3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81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生;郭威;陆荣荣;高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F02F1/42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2***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8 2.4 柴油发动机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的缸盖。
背景技术
气缸盖的作用是密封气缸套和活塞共同形成的燃烧室空间,承受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很大。目前,国内的柴油机大多数喷油系统简单,缸盖气道涡流比较高,排放比较低,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和节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柴油机较汽油机有其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优势,但是在排放性方面较差,因此如何降低柴油机的排放成为人们争相研究的课题。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采用高压共轨系统,配合合理的气道,实现低涡流比,最终达到低排放的目的。合理的气门(数目、大小)和进、排气道,可以保证高充气效率和较低的制造成本。此类发动机的缸盖的尺寸小,燃烧室形状简单,制造成本低,在不改变水套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对进气道的局部调整可以获得不同的涡流比和流通系数,满足多种功率范围发动机匹配需要,产品可扩展性强。为了解决冷却与刚度问题,采用钻孔的冷却水道是当前主要技术措施。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柴油机欧IV排放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匹配1.8L-2.4L柴油发动机缸盖。
实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8-2.4升柴油发动机缸盖,其形式为直列四缸、四气门、直喷、可变涡流进气道、整体式结构。缸盖毛坯为铝合金铸造,最小壁厚4mm。每缸进气道布置方式是左侧布置一个涡流气道和右侧布置一个中性气道(从发动机进气侧看),使发动机低速涡流比为2.5,高速涡流比为1.7。缸盖每缸4气门成菱形布置。气缸盖后端布置废气再循环(EGR)通道,废气再循环(EGR)通道横穿缸盖进排气两侧。每缸各采用1个Φ5和1个Φ6钻孔将冷却水导入缸盖鼻梁区进行冷却,可使缸盖抗热疲劳性能大幅度提高,对铸造工艺要求大为降低。缸盖中心垂直布置喷油器安装孔,喷油器孔中心距缸孔中心1mm,实现缸内直喷。缸盖结构形式为可装单顶置凸轮轴、16气门和8气门间隙调节器。在缸盖排气侧与火力面间布置电热塞。缸盖上还布置了一根分油道、一根主油道和五根凸轮轴润滑油道,把从机体主油道送来的润滑油引向各运动副。缸盖进排气两侧分别布置三个回油通道,回油截面积可达1600mm2。
缸盖毛坯为铝合金铸造,最小壁厚4mm。
缸盖每缸4气门成菱形布置,相对于缸心布置尺寸坐标为IN1:(-25.7,-2.85),IN2:(-3.52,25.5),EX1:(27.58,1.18),EX2:(5.44,-7.23),其中x沿缸盖长度方向,y沿缸盖宽度方向,进气门喉口直径为Φ24.8mm,排气门喉口直径为Φ20.4mm。
本实用新型是一款有效降低油耗,降低排放,提高升功率及升扭矩的环保型气缸盖,可以作为1.8-2.4L排量柴油发动机的气缸盖,排放可适应EURO-4及以上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仰视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进气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气门口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润滑油道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电热塞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水道钻孔剖视图。
在图1-图7中,进气口(IN1)1、进气口(IN2)2、排气口(EX1)3、排气口(EX1)4、回油道5、电热塞6、喷油器7、鼻梁区冷却水孔8、涡流气道9、中性气道10、EGR气道11、进气门喉口12、排气门喉口13、分油道14、凸轮轴润滑油道15、主油道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1.8-2.4升柴油发动机缸盖,其形式为直列四缸、四气门、直喷、可变涡流进气道、整体式结构。缸盖毛坯为铝合金铸造,最小壁厚4mm。每缸进气道布置方式是左侧布置一个涡流气道和右侧布置一个中性气道(从发动机进气侧看),使发动机低速涡流比为2.5,高速涡流比为1.7。缸盖每缸4气门成菱形布置,相对于缸心布置尺寸坐标为IN1:(-25.7,-2.85),IN2:(-3.52,25.5),EX1:(27.58,1.18),EX2:(5.44,-7.23),其中x沿缸盖长度方向,y沿缸盖宽度方向,进气门喉口直径为Φ24.8mm,排气门喉口直径为Φ20.4mm。气缸盖后端布置废气再循环(EGR)通道,废气再循环(EGR)通道横穿缸盖进排气两侧。每缸各采用1个Φ5和1个Φ6钻孔将冷却水导入缸盖鼻梁区进行冷却,可使缸盖抗热疲劳性能大幅度提高,对铸造工艺要求大为降低。缸盖中心垂直布置喷油器安装孔,喷油器孔中心距缸孔中心1mm,实现缸内直喷。缸盖结构形式为可装单顶置凸轮轴、16气门和8气门间隙调节器。在缸盖排气侧与火力面间布置电热塞,缸盖上还布置了一根分油道、一根主油道和五根凸轮轴润滑油道,把从机体主油道送来的润滑油引向各运动副,缸盖进排气两侧分别布置三个回油通道,回油截面积可达1600mm2。本发明是一款有效降低油耗,降低排放,提高升功率及升扭矩的环保型气缸盖,可以作为1.8-2.4L排量柴油发动机的气缸盖,排放可适应EURO-4及以上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18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