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电式汽车自动离合器的操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1721.7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37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和;李磊;高超;季益亮;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奥马特汽车变速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3/02 | 分类号: | B60K23/0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宗如 |
地址: | 243041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电 汽车 自动 离合器 操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汽车自动离合器的驱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自动手动变速器(AMT)或自动离合器的操纵机构,有的采用液压驱动机构。该机构包括油缸、电磁阀,制造成本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汽车电控自动离合器的离合器操纵机构(ZL200420018353.6)。该机构由螺旋传动,双直杆导向、往复行程终止限位、螺旋压紧弹簧助推、自动锁止拉线连杆部分组成。分离行程中螺母驱动螺杆,同时助力弹簧为螺杆提供辅助动力,锁止环压迫钢球卡紧拉线连杆随螺杆快速移动;结合行程中螺母驱动螺杆,同时在离合器膜片弹簧拉力和助力弹簧共同作用下,螺杆慢速移动压紧助力弹簧蓄能,结合行程终止时挡圈受壳体阻挡推动钢球释放拉线连杆,复位。该机构基本可以实现离合器的分离结合过程,但存在的缺陷是机构零件多,传动复杂;零件多为深筒状结构,加工困难,精度不易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电式汽车自动离合器的操纵装置,简化机构结构,性能可靠,易于加工,降低成本。
机电式汽车自动离合器的操纵装置,包括底板和拉线,其特点是电机与蜗轮-蜗杆传动副之蜗杆连接,蜗轮和齿轮固结在一起,套在芯轴上,芯轴固定在主壳体上,主壳体固定在底板上,蜗杆置于主壳体内;齿轮与齿条啮合组成齿轮-齿条传动副,齿条与离合器的拉线连接。电机驱动蜗轮-蜗杆、齿轮-齿条机构运动,带动拉线往复运动。传感器固定在主壳体上,传感器与电控单元电气连接,以监测齿条的位移状况。
本实用新进一步改进:
所述齿条采用刚性齿条/柔性齿带,或带齿套的轴。
所述齿条连接的拉线采用钢丝拉线/刚性连杆。
所述与离合器连接的机构采用拉线/液压机构。
所述齿轮与蜗轮的连接,采用过盈连接/键连接。
所述传感器采用位移传感器,监测齿条位移/采用角位移传感器,监测蜗轮的转角。
使用时,电控单元发出指令,驱动电机带动蜗杆旋转,将扭矩传递给蜗轮,蜗轮和齿轮一同旋转,扭矩由齿轮传递给齿条,从而带动拉线往复运动,实现离合器的分离-结合过程。固定在主壳体上的传感器监测齿条的位移状况,再将信号输送至电控单元进行精确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性能可靠、控制准确;传动副均为成熟工艺,零部件加工方便,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适用于使用拉线离合器的机械式变速器。
附图说明
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机电式汽车自动离合器的操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由图1可以看出,电机1输出轴直接与蜗杆3连接,蜗轮4与齿轮7固结在一起,套在芯轴6上,芯轴6固定在主壳体2上,蜗杆3置于主壳体2内,齿条5与拉线8连接,传感器9固定在主壳体2上,与电控单元(图中未标)电气连接;主壳体2固定在设安装孔的底板10上。电机1驱动蜗杆3带动蜗轮4及齿轮7旋转,从而带动齿条5往复运动,再带动拉线运动,从而操纵离合器的分离-结合过程。
实施例2。
由图2可以看出,该装置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齿条5与推杆11相连接,推杆11与液压总泵12相连接。当齿条与往复运动时,推杆带动液压总泵里的活塞往复运动,动力由总泵的液体传递给离合器端的分泵,从而操纵离合器的分离-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奥马特汽车变速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奥马特汽车变速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17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通接触网中悬臂与立柱的连接机构
- 下一篇:车辆变速用自动换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