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电加热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1372.9 | 申请日: | 200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83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第一橡塑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22 | 分类号: | H05B3/22;H05B3/4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燕棣 |
地址: | 213133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装置,尤其是一种新型电加热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加热板在使用中为解决上、下发热面表面温度均匀的问题,采取了增加加热管的密度和在加热管与加热板的发热工作面之间紧密地平行排列热管,利用热管较高的导热效率来进行热传递的金属加热板,这些都使得电加热板发热工作面上的温度趋于比较均匀,但是在较大的有效工作面积内,其温度的均匀性就不够理想,很难保证对一些温度要求高的制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面温度均匀性更好的新型电加热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加热板装置,包括金属板和加热元件,金属板内具有放置加热元件的孔,其创新点在于:金属板上还固装有与其发热面紧密贴合的导热板和加热工作板。金属板的发热面与导热板和加热工作板用紧固件紧固后,再将最外层的加热工作板加工平整光滑。
所述的导热板为导热性能比金属板更好的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的加热元件包括电热管、电阻丝和引出棒,其电阻丝绕制成中段开始向两端缩小圈与圈之间的距离,形成两端间距密而中段间距疏的结构。
所述的金属板内放置加热元件的孔为n个中心线大致在一个平面上的一排通孔。
所述的金属板的发热面与发热元件之间具有纵横沟通的热管阵列。
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板装置由于在电加热板工作面和发热面之间加了一层导热性更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热板,加热元件的热量不是直接传到电加热板的工作面上,而是经过导热性好的导热板,再传到工作面上这就相当于发热元件的热量经过一次均温后再传到工作面上,当然工作面温度的均匀性大大提高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加热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一种新型电加热板装置,包括金属板1和加热元件2,金属板1内具有放置加热元件2的孔1-1,其创新点在于:金属板1上还固装有与其发热面1-3紧密贴合的导热板3和加热工作板4。金属板1的发热面1-3与导热板3和加热工作板4用紧固件紧固后,再将最外层的加热工作板4加工平整光滑。所述的导热板3为导热性能比金属板1更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由于在金属板1的发热面1-3上固装有一层导热性更好的材料制成的导热板3,但导热性好的材料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相对差一些,因此我们在导热板3上再复合一层金属板做为电加热板的加热工作板4,三者紧固在一起,可以用螺栓5等紧固件固定,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铆接,以保证三者紧密贴合,完成后,最外的加热工作板4再经堆焊、磨等加工成平整、光滑的工作面。这样既可以保证被加温制品表面的平整,又由于加热元件的热量不是直接传到电加热板的工作面上,而是经过导热更好的材料制成的导热板再传到工作面上,这就相当于把加热元件的热量经过一次均温后,再传到工作面上,大大提高了电加热板工作面上温度的均匀性。
参见图1、2、3,为了解决金属板1侧面散热而造成电加热板1工作面温度不均匀的问题,所述的加热元件2包括电热管2-1、电阻丝2-2和引出棒2-3,其电阻丝2-2绕制成中段开始向两端缩小圈与圈之间的距离,形成两端间距密而中段间距疏的结构。
参见图1、2、4,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型电加热板工作面温度的均匀性,所述的金属板1内放置加热元件2的孔1-1为n个中心线大致在一个平面上的一排通孔1-1。所述的金属板1的发热面1-3与加热元件2之间具有纵横沟通的热管1-2阵列。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加热板装置,加热工作面温度均匀,对有效工作面积要求较大的电加热板装置均温效果更明显,特别是用在各种电加热平板硫化机上,对提高硫化制品的质量效果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第一橡塑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第一橡塑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13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PC的优化线路结构
- 下一篇:安防对讲系统中的二-四线转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