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和面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38886.9 | 申请日: | 2008-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83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 发明(设计)人: | 徐长盈;马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赢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1C1/06 | 分类号: | A21C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燕 |
| 地址: | 2258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和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式真空和面机,属于食品生产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真空和面机是生产方便面、挂面、通心粉、意大利式面条、水饺等面食的重要生产机械,传统的和面机是在常压下进行,这时和面容器中的面粉上有气泡,和水混合使不能和水充分混合,导致生产出来的面食面筋网络结构松散,使面食的口感和外观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此有人将和面环境由常压改为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典型的结构为先往和面容器内按比例放入面粉和水,然后通过抽真空装置使和面容器内形成真空,进行和面后,打开和面容器盖板,取出和好的面,然后重复上述步骤,其和面过程为间隙断续的,由于制面企业特别是大型的制面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此种和面方式势必会大大降低其生产效率。
为此专利申请号为200710113484.0,名称为一种连续真空和面机及设有该和面机的面条生产设备,提供了一种生产设备,它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和面容器,分别与所述和面容器连通的输面装置、供水装置,以及分别控制所述输面装置、供水装置工作的控制装置,所述和面容器设有出料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和面容器连通并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连续抽真空的抽真空装置,和位于所述和面容器内部腔室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进行搅拌和面并将搅拌后的面团由所述出料装置的出料口推挤出去的搅拌输料装置;所述搅拌输料装置与所述出料装置相配合,使推挤的面团填充于所述出料装置内,并密封所述出料装置以阻止外部气体的流入,所述输面装置和供水装置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连续向所述和面容器内部腔室输入面粉和水。
上述技术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和面的连续性和真空性,但其存在以下缺陷,1)输面装置中未能给出解决在进料过程中因空气泄漏而使和面容器内真空度受到影响的问题,具体的说,未能给出在进料过程中如何解决密封性的问题;2)在和面过程中只进行一次搅拌,可能会造成在搅拌过程中因过份揉捏过度熟化的现象,造成制品质量的下降;3)虽然给出了抽真空装置,但在实施例中给出的方案抽真空装置由真空泵和真空管组成,但在抽真空的过程中,常会将一些松散的小面块也一同吸入真空管路内,造成真空管的堵塞,影响抽真空的效果;4)由于各种面食对搅拌速度和搅拌强度的要求不一样,这就要求影响上述因素之一的搅拌浆的搅拌角度最好能进行调节,但上述技术方案未能对此做说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和面容器内能始终保持真空、能连续进行生产、能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各种技术参数的一种连续式真空和面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驱动电机,设置在机架上由电机驱动的搅拌容器,搅拌容器内设有由搅拌轴和搅拌浆组成的搅拌器,还包括和搅拌容器连通的进粉装置、进水装置、出料装置,还设有控制进粉装置和进水装置的控制装置,它还包括由所述电路控制和搅拌容器相连的连续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包括真空连接管、真空泵,进粉装置和搅拌容器之间设有旋转给料器,真空连接管段设有粉尘过滤装置,搅拌桨通过角度调节装置连接在搅拌轴上。
粉尘过滤装置为与和面斗连通的盛液容器,盛液容器中液面高度高于靠近和面斗端的真空连接管和盛液容器的连通处,盛液容器的液面高度低于和面斗和盛液容器之间的真空连接管的最高处。
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搅拌桨下端部的连接法兰,连接法兰上开设有一对沿周向的腰形孔,搅拌轴上设有和腰型孔对应的螺钉孔,搅拌桨通过腰形孔、螺钉孔以及和腰型孔、螺钉孔配合使用的螺钉与搅拌轴连接。
搅拌容器包括连通的高速真空搅拌容器和二次低速真空搅拌容器,高速真空搅拌容器和进粉装置、进水装置连通,二次低速真空搅拌容器和抽真空装置、出料装置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搅拌容器和进粉装置之间设有旋转给料器,其起到两个作用,1)给料:进粉装置通过旋转给料器将物料均匀、连续的输送到搅拌容器内,由于旋转给料器的结构,避免了物料因自身张力的存在而造成进粉通道堵塞的问题,使物料能顺利通畅的流向搅拌容器;2)隔压:由于旋转给料器在旋转过程中,其上方和下方始终被转页所隔离,且其四周设有密封装置,使真空度被隔离在旋转件的下方出口处,解决了进料过程中空气泄露的问题,保证了搅拌容器内的真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赢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赢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88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