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轿车用可折叠式遮阳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8813.X | 申请日: | 200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40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孔维涛;韩俊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滚动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3/00 | 分类号: | B60J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42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轿车 折叠式 遮阳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板。具体说,是安装在轿车内、用来防止阳光从前挡风玻璃处射进车内的轿车用可折叠式遮阳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为防止太阳光射进轿车后影响驾驶人员的视线,轿车的前挡风玻璃内侧上方都设置有遮阳板。这种遮阳板为长方形板,其一个长边即上边借助销座铰接在一根固定杆上,而固定杆固定在轿车内的前挡风玻璃上方,且长方形板可绕固定杆旋转。不用时,可使长方形板向上旋转至与轿车的顶蓬相平行。有阳光需使用时,可使长方形板向下旋转至与挡风玻璃相平行。由于这种遮阳板只有一块长方形板,加上轿车内的空间较小,使得长方形板的宽度受到限制,因此,这种遮阳板只能遮挡住轿车前挡风玻璃上部很小一部分,仍会有大量的阳光射进轿车内。尤其在炎热的夏天轿车露天停放时,车外的强阳光会通过前挡风玻璃射入车内,使车内温度急剧升高甚至超过车外。这时候,人员进入车内非常难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好采取先打开空调使车内温度降下来后再进入车内,这样会增加油料的消耗,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轿车用可折叠式遮阳板。采用这种遮阳板,可避免阳光从前挡风玻璃处射进轿车内而使车内温度升高,可降低油料消耗、避免能源的浪费。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轿车用可折叠式遮阳板特点是由至少三块单元板呈可折叠状连接在一起。
单元板间可借助铰链呈可折叠状连接在一起,且自下边的那个单元板起依次呈卷绕状折叠在一起。其中,上边的那个单元板外边沿有用于与轿车连接的固定杆。
单元板间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形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形式含有边框,边框的上下方宽度是所有单元板上下宽度之和,其两竖边内侧均安装有导轨,导轨的数量与单元板的数量相等,每个单元板的两边分别嵌入相应的导轨内且可沿导轨进行上下移动。
在单元板的一面上还涂有反射层,该反射层在安装状态下处于邻近轿车的前挡风玻璃一侧。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轿车用可折叠式遮阳板由至少三块单元板呈可折叠状连接在一起。行驶时,可将三块单元板折叠在一起,起到为驾驶员遮挡光线的作用。露天停放时,可将三块、单元板全部展开,从而将轿车的前挡风玻璃全部挡住,太阳光无法从前挡风玻璃处射进轿车内。由于太阳光无法射入轿车内,轿车内的温度就不会急剧升高,因此,人们不必先打开空调对车内进行温度后就可进入车内,从而降低了油料的消耗,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轿车用可折叠式遮阳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轿车用可折叠式遮阳板折叠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轿车用可折叠式遮阳板折叠状态剖视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轿车用可折叠式遮阳板安装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轿车用可折叠式遮阳板含有三块单元板3,该三块单元板均为长方形板,它们的长度与轿车6的前挡风玻璃5横向长度相等,它们的宽度之和等于轿车6的前挡风玻璃5竖向长度,它们之间借助于铰链4呈可折叠状连接在一起,并且自下边的那个单元板3起依次呈卷绕状折叠在一起。其中,上边的那个单元板3外边沿两头均焊接有销座2,销座2内安装有固定杆1,固定杆1与销座2间呈可旋转状配合。如图4所示,在安装状态下,固定杆1呈横向固定在轿车6的前挡风玻璃5上方。
如图2和图3所示,轿车6行驶时,从下边的那个单元板3起依次呈卷绕状折叠在一起,起到为驾驶员遮挡阳光的作用。如图4所示,轿车6露天停放时,三块单元板3完全伸开并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可用来将前挡风玻璃5完全挡住。
本实用新型的轿车用可折叠式遮阳板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形式,该种形式的轿车用可折叠式遮阳板含有边框,边框的上下方宽度是所有单元板3上下宽度之和,其两竖边内侧均设置有导轨,导轨的数量与单元板3的数量相等,每个单元板3的竖向两边分别嵌入相应的导轨内且可沿导轨进行上下移动。
为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遮挡阳光效果,在单元板3的一面上设置有反射层,该反射层在安装状态下处于邻近轿车6的前挡风玻璃5一侧。其中的反射层可以采用铝箔或其它红外反射率较高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滚动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滚动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88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