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穿绞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7914.5 | 申请日: | 200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77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韩荣泉;夏庆庆;蒋裕生;周建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H13/00 | 分类号: | D02H13/00;D02H13/36;D02H3/00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 雷 |
地址: | 226002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经机用辅助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整经机都没有设计穿分层绞线装置,要么需大量人工来完成穿分层绞线,要么不进行穿分层绞线,不利于提高浆纱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提高浆纱质量,保证布机织造时经纱开口清晰的自动穿绞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自动穿绞线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分纱管,分纱管两端设置与整经机机体固连的固定板,分纱管纵向设有取线槽。
取线槽宽3~5mm。分纱管表面设有辊花。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提高浆纱质量,保证布机织造时经纱开口清晰。一般设置在整经满轴前50米处。有效提高了工效,过去人工挑纱穿绞线每只经轴需用10~15分钟,现在仅需几分钟;且改变了手工挑穿易造成穿错、穿绞及断头的现象;细支高密品种穿小绞线后可以在浆纱车头穿分绞棒,浆轴上粘浆、倒头大幅度减少,浆轴到布机上开口清晰;浆纱好轴率提高5%以上,布机效率提高3%以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自动穿绞线装置,包括分纱管1,分纱管1两端设置与整经机机体固连的固定板2、3,分纱管纵向设有取线槽4,取线槽4宽3~5mm。分纱管表面设有辊花5。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是:从整经筒子架到纱穿筘后经分纱管浆纱片分为上、下层,或在第一只经轴满轴前50米处,用手工挑穿浆纱分为上下层,以后多只经轴就可自动穿绞线;在分纱管一端穿上绞线,采用软管经分纱管内拉到另一端,然后从分纱管开的槽取出绞线,留在分好层的经纱上同经纱一起卷绕到经轴上,使每只经轴上的经纱都达到分层,从而在浆纱过程中解决了由于头份多、密度大、易粘浆、断头多的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7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片传送端头清洗站及它的使用方法
- 下一篇:用于医疗的旋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