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瓷套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7340.1 | 申请日: | 200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24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苏成勇;武佩刚;徐龙霞;沈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2 | 分类号: | H01F27/32;H01F27/29;H01F2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高玉珠 |
地址: | 224055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套管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的部件,特别是一种变压器的瓷套管组件。
背景技术
瓷套管作为隔爆型变压器常用的一种接线端子,用以将封闭母线引出。导电杆1与衬套6间保持较小的间隙,间隙<0.5mm,以保证隔爆效果。变压器长期运行时温度较高,本实用新型须具备良好的耐热性能和绝缘性能。目前的瓷套管组件,导电杆1截面和套管中间浇注层7开孔均为圆形,如图1、图3所示。实际安装过程中,如果导电杆1在装配过程中和螺母2之间咬合较紧,由于导电杆1的截面和套管中间浇注层7之间的开孔均为圆形,彼此间无相互作用力,用板手拧紧螺母2时,导电杆1容易一起跟着转动,以致导电杆1的内部接线被损坏,降低瓷套管组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克服导电杆在安装过程中容易转动的不足,提供一种变压器瓷套管组件,在连接和拆卸时,导电杆不会跟着转动,操作方便,且能够承受一定的扭矩力。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包括导电杆、螺母、垫圈、衬套、浇注层和套管,衬套、浇注层和套管依次套设于导电杆的外侧,螺母、垫圈设于导电杆的端部,其特征在于:导电杆上设有一段外六角形的杆体,内浇注层上设有一段与之相配合的内六角形的孔。
本实用新型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备的优点是,
(1)将原来浇注层和导电杆的圆形截面部分改为正六边形,浇注层与导电杆间存在一定的扭矩力,符合国标规定扭转试验的要求。
(2)外接电线电缆时,导电杆不跟转,使导电杆不易坏,提高了导电杆的使用寿命。
(3)螺母拧紧后,导电杆不会出现松动、接触不良的状况,提高了导电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
图中标号:1-导电杆,2-铜螺母,3-铜垫圈,4-大垫圈,5-石棉垫圈,6-衬套,7-浇注层,8-石棉垫圈,9-瓷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导电杆1、螺母2、铜垫圈3、大垫圈4、石棉垫圈5、衬套6、浇注层7和套管9,衬套6、浇注层7和套管9依次套设于导电杆1的外侧。铜螺母2、铜垫圈3、大垫圈4、石棉垫圈5设于导电杆1的端部,一来压紧导电杆1,二来可外接电线电缆。为使浇注层7轴向固定,浇注层7下侧的导电杆1上还设有一个石棉垫圈8。
导电杆1上设有一段外六角形的杆体,浇注层上设有一段内六角形的孔,导电杆1上的外六角杆体与浇注层7上的内六角孔相互配合在一起。这样,当拧紧和松开螺母2时,导电杆1不会跟随其一起转动,有效地防止了导电杆1上电线电缆的损坏,提高了导电杆1的使用寿命。
操作时,用扳手旋动铜螺母2时,由于导电杆1与浇注层7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握紧力,导电杆1不会发生转动。该结构制作容易,又不增加材料成本,外形尺寸相近,但其内部结构和功能却有显著不同,使瓷套管组件工作更加可靠,使用寿命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73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器开关柜的抽屉连锁机构
- 下一篇:一种水上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