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泡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6849.4 | 申请日: | 200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55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兵;刘炯天;王存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14 | 分类号: | B03D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雪兰 |
地址: | 22111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泡发生器,尤其适用于矿物分选和水处理浮选技术中所需微细气泡的产生。
背景技术
浮选是矿物分离与提纯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浮选技术以其极高的分离效率、低廉的投资和生产成本,浮选正在向有机物回收、含油工业废水的油水分离、废纸回收再生中油墨脱除等其他工业部门拓展。实现高效的浮选分离既要有足够数量的微细气泡,同时又要求微细气泡的尺寸合适,性能良好。因此,微泡制造技术是影响浮选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浮选气泡产生机理不同,各种气泡制造技术有着很大的区别。根据气泡产生机理,气泡制造技术可分为三大类,即溶气析出气泡(气泡平均尺寸1~100μm),包括加压溶气析出和减压真空析出,该类技术气泡尺寸小,分离效果好,缺点是气泡发生器易堵塞;引气制造气泡(气泡平均尺寸0.5~1.0mm),包括压缩空气通过扩散板、机械力高速剪切空气结构简单,该类技术运行成本低,操作方便,缺点是气泡尺寸大,分离精度低;电解析出气泡(气泡平均尺寸≤60μm),该类技术产生的气泡极细小,操作方便,缺点是能耗大,运行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耗低,微泡发生率高,产生的气泡尺寸细小、均匀的微泡发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微泡发生器,包括法兰、与法兰相连的上套管,上套管通过螺纹管连接下套管,上套管内设有静态混合元件,下套管内依次设有环形倒锥体、流体分配板和与流体分配板相连的圆锥体,其中流体分配板和圆锥体与螺纹管直接相连,可随螺纹管上下移动,圆锥体锥顶处设有喷嘴,下套管的底部为气液混合流体出口。
所述的静态混合元件由若干扭转180°或270°的螺旋板片组成,相邻两板片垂直组装在套管中,呈左旋或右旋状;所述的环形倒锥的锥度为45~60度,环形倒锥的上锥口尺寸小于圆锥下锥口尺寸;所述的流体分配板上开有多个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由上、下套管、静态混合元件、环形倒锥、流体分配板、圆锥体以及喷嘴组成的微泡发生器,其简单合理,能耗低,微泡发生率高,产生的气泡微细、尺寸细小、均匀,工作稳定,安装维修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的A-A剖视图。
图中:1—入口,2-法兰,3-上套管,4-静态混合元件,5-环形倒锥体,6-流体分配板,7-圆锥体,8-喷嘴,9-螺纹管,10-气液混合流体出口,11-下套管。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所示,微泡发生器分为上下两个套管,上套管3的入口1处装有连接法兰2,上套管3内装有静态混合元件4,静态混合元件4由若干扭转180°或270°的螺旋板片组成,相邻两板片垂直组装在套管中,呈左旋或右旋状。下套管11内依次设有环形倒锥体5、流体分配板6、与流体分配板6相连的圆锥体7以及喷嘴8,下套管11末段为气液混合流体出口10,上套管3和下套管11通过螺纹管9连接在一起,下套管11中的流体分配板6、圆锥体7以及螺纹管9直接相连,通过旋动螺纹管9,可使流体分配板6、圆锥体7上下移动。环形倒锥5的锥度为45~60度,环形倒锥5的上锥口尺寸小于圆锥7下锥口尺寸。流体分配板6上开有六个孔,图2所示,孔的个数和孔径可根据需要调整。
工作原理是:清水或循环水在压力溶气罐中加压溶解后,形成饱和溶气水。饱和溶气水(工作介质)以一定压力从微泡发生器的入口1进入,进入上套管3中的静态混合元件4中,经过一次消能、释气,再进入下套管9中,依次通过环形倒锥5、流体分配板6以及喷嘴8,经过二次消能、释气,从而形成大量密集的微气泡从喷嘴8中流出,然后进入浮选柱柱体中进行浮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68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