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炒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5963.5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17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孟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仁华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F24C3/08;F24C3/10;F24C3/12;F24C1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0006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炒炉,属于厨房设备商用厨具领域。
背景技术
炒炉主要涉及酒店,宾馆,餐饮公司、员工食堂及集中用餐点厨房。传统炒炉的燃烧及控制方法如下:首先,打开电源开关,调节风阀至最大,将燃烧器内余气及废气吹干净,关闭风阀;然后,将火源引至燃烧器火种棒处,引燃火苗,打开火种阀、并轻微打开风阀、打开主气阀,引燃主气,开大风阀,再开大主气阀,如此反复多次将炒炉由小火调至大火,然后放锅炒菜,如果一次性将风和气调至最大,会将火吹灭,主气过大而形成爆燃。传统方法采用人工点火,人工控制燃气通断,每次点火须关闭风阀,重新调节气阀,风阀。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种操作极不方便,浪费时间,为了避免火种熄灭和重调火苗,使用时,操作人员很少调整或者不调整风和气的比例,导致炉火空烧。另外,由于加料、洗锅及出菜,炒锅都不在火焰上,也导致了炉火的空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大大加重了餐饮业的生产成本,紧缺有限的能源被无故消耗,燃烧废气的排放加大了大气的污染,大火的空燃也埋下了消防隐患,每年因此发生的火灾不计其数,并且人员操作环境较为恶劣,影响工作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节能炒炉,安全有效地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炉架和支撑炉架的调节腿,其特征是:所述的炒炉还包括供水部分、供风部分、燃烧部分和电控部分,其中,供水部分包括进水管、与进水管相连接的水阀、与水阀相连接的供水管和与供水管连通的摇摆龙头,所述的炉架含有背板,所述的摇摆龙头安装在背板上;供风部分包括位于炉架内部的风机、风阀和风管,所述的风机和风阀通过风管与燃烧部分相连接;电控部分位于炉架内部,含有用于监测炒锅工作的光电开关,所述的炉架含有台面,台面上装有炉膛,所述的光电开关安装在炉架的台面和背板上,所述光电开关形成的对角线穿过炉膛,电控部分通过光电开关信号与燃烧部分控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如前所述的节能炒炉的电控部分包括总电源、连接在电源火线上的总电源开关和智能开关、与电源零线和火线相接的变压器和整流电路;所述电源零线接入燃烧部分的点火器,经过总电源开关和智能开关的电源火线通过点火器继电器与点火器连接;经过变压器的零线接入燃烧部分的电磁阀的负极,经过变压器的火线通过电磁阀继电器接入电磁阀的正极;经过变压器和整流电路的电源火线通过电磁阀继电器和点火器继电器与光电开关输入端相接,光电开关的输出端控制线接入电磁阀继电器和点火器继电器;经过总电源开关的火线接入风机输入端,零线接入风机输出端。
如前所述的节能炒炉的燃烧部分包括炉膛、集气管、与集气管连通的火种阀和主气阀、进气管、与火种阀和主气阀相接的燃烧器以及点火器;所述的火种阀通过插接在燃烧器中的火种棒与燃烧器相连通;主气阀通过进气管与燃烧器相连通,其中,主气阀与燃烧器之间的进气管上还装有电磁阀和稳压阀;所述燃烧器含有双点火针,所述电源零线通过点火器与燃烧器内的一个点火针相接,所述经过总电源开关和智能开关的电源火线通过点火器继电器和点火器与燃烧器内的另一个点火针相接。
如前所述的节能炒炉的炉架背板顶部安装燃烧废气的烟冒。
如前所述的节能炒炉的炉架台面前端设有挡渣槽,台面的中部装有尾撑,台面前端边缘处固定安装锅架。
如前所述的节能炒炉的炉架含有前面板,所述供水部分的水阀、供风部分的风阀、燃气部分的主气阀与火种阀和电控部分的智能开关分别安装在炉架的前面板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厨房工作人员炒菜时不断洗锅,配菜,加佐料时锅离开炉膛形成的空燃,通过智能控制炒炉点火、熄火,消除火灾隐患,操作台面上挡渣槽的设计可以阻挡炒菜时产生的残渣,避免残渣掉入下水管及下水道。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节约能源,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仁华,未经孟仁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59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室内新风除湿、净化及排风热回收的装置
- 下一篇:遥控指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