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电子灭鼠盒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5564.9 | 申请日: | 200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6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楣;蒋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永楣 |
主分类号: | A01M19/00 | 分类号: | A01M19/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250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电子 灭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鼠灭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电子灭鼠盒。
背景技术
老鼠是一种对人、设备、农作物等危害极大的动物,有百害而无一利。如何杀灭老鼠,一直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任务。当前,灭鼠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毒杀、器具捕捉、电磁击杀等方法,其中,药物毒杀会对环境、人、畜造成危害,而传统的器具捕捉,则存在灭鼠不彻底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灭鼠彻底的安全电子灭鼠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安全电子灭鼠盒,包括灭鼠盒本体、电击装置,灭鼠盒本体为一盒形结构,其内开设有前后贯通的老鼠过道,在老鼠过道内沿老鼠爬行路线上设有诱件,电击装置包括电子探测器、导电带、控制电路板,电子探测器在老鼠过道内沿老鼠爬行路线相应设置,导电带位于老鼠过道内沿老鼠爬行路线的上、下两端,导电带、电子探测器和控制电路板三者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全电子灭鼠盒装还装设有信号指示灯,信号指示灯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灭鼠盒本体由上盖和活动底板组成,活动底板与上盖构成活动推插式连接,上述的老鼠过道设置在上盖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电子探测器设置在灭鼠盒本体内沿老鼠爬行路线的中央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灭鼠盒本体上设有外接电源插座,控制电路板通过外接电源插座与外部电源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全电子灭鼠盒内装设有逆变器及其与之相连的电池,逆变器、电池、控制电路板三者构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设置为多个安全电子灭鼠盒通过各自灭鼠盒本体上上的插座构成串联。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电子灭鼠盒采用电击灭鼠,通过放置在灭鼠盒本体内的诱件将老鼠引诱进灭鼠盒本体内,当老鼠经过并触发电子探测器后,导电带通电将老鼠击毙,该安全电子灭鼠盒还带有三色的信号指示灯,绿灯为工作程序检测、蓝灯为现场捕捉、红灯为击毙完成。在亮红灯后,用户可将活动底板抽出,即可清除死鼠。而且还可以通过安全电子灭鼠盒上的外接电源插座,实现多个安全电子灭鼠盒相互串联使用。本实用新型安全、实用,方便,捕鼠灭鼠效果佳,而且对人畜无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拿掉上盖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1、2、3、4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电子灭鼠盒,包括上盖1、活动底板2、电击装置、信号指示灯3、外接电源插座8、逆变盒4,上盖1为一盒形结构,其底部设有前后贯通的老鼠过道11,活动底板2与上盖1构成活动推插式连接。电击装置包括电子探测器5、导电带6、控制电路板7,两个电子探测器6分别沿老鼠爬行路线安装在上盖1内老鼠过道11的中间两侧,导电带6位于老鼠过道11内沿老鼠爬行路线的上、下两端,两条导电带6安装在活动底板2上,一条导电带6通过复位弹簧61安装在老鼠过道11上方,与活动底板2上的两条导电带6构成立体电击带,保证对老鼠的电击命中率,导电带6、电子探测器5和控制电路板7三者电连接。信号指示灯3露出上盖1的顶面,其内由绿、蓝、红三色灯引脚组成,信号指示灯3与控制电路板7电连接。外接电源插座8设在上盖1上,可通过电源线与市电插座配套使用,外接电源插座8同时与控制电路板7相连,而且外接电源插座8有两个,可以方便多个安全电子灭鼠盒串联使用。逆变盒4装设在上盖1顶面,其由逆变器41和多节普通可充电池42组成,负责给电击装置供电。
上述实施例装有信号指示灯,方便用户了解安全电子灭鼠盒的及时状态,是最佳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不安装信号指示灯3,只是那样就需要用户自己观察了解。
上述实施例的灭鼠盒本体由上盖1和活动底板2组成,活动底板2与上盖1构成活动推插式连接,老鼠过道11设置在上盖1的底部,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方便用户将被电击死亡的老鼠取出,并方便清洁活动底板2,是最佳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将灭鼠盒本体做成整体式,其内开设老鼠过道11,只是这样在取出被电击死亡的老鼠和清洁内部上有些困难,但也是可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永楣,未经朱永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55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座管改良结构
- 下一篇:大尺度作物种植面积车载调查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