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数字载波信号控制电机车架线自动停送电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34374.5 | 申请日: | 2008-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15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强;吴信亮;潘江;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信亮;王志强 |
| 主分类号: | B60M3/00 | 分类号: | B60M3/00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爱芳 |
| 地址: | 2210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载波 信号 控制 机车 架线 自动 送电 装置 | ||
技术背景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车架线自动供电设备,具体是一种采用载波信号控制电机车 架线自动停送电的装置。特别适用于煤矿井下无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架线电机车行 驶区域或地面轨道路口交叉处等场合。
背景技术
现在的电机车架线供电有三种情况:一是不管是否有电机车行驶,架线一直有电。 该方法的缺点是工人在工作时容易产生触电事故,并且有漏电和杂散电流损失。二是 对架线进行分段并加上开关,当电机车到达架线区域时人工送电,电机车离开时人工 断电。该方法的缺点是要有专人看守开关,造成人员极大浪费。三是对架线进行分段 并加上主控机,在电机车上装有发射机,当电机车到达该段区域时,发射机发射载波 信号,主控机收到信号后线圈吸合,架线有电,电机车离开后,主控机线圈断开,架 线无电。该方法的缺点是信号传输不稳定,不能远程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数字载波信号控制电 机车架线自动停送电的装置。实现区间占用时电气闭锁,以防止电机车追尾、相撞等 事故发生。在无机车通过时,架线无电压,减少工作人员触电事故发生,提高安全效 率。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数字载波信号控制电机车架线自 动停送电的装置,包括多段式电机车架线,在每两段电机车架线的断口处用绝缘块将 电机车架线连接在一起,其特征是在电机车上安装有数字载波信号发射机;每段架线 区段各设置有一个接收机和一个隔离换向开关,隔离换向开关的接线端子K1接电源 母线,接线端子K2接入架线区段I,接线端子K3接入接收机的接线端子J3,接线端 子K4接入下一电机车架线区段的隔离换向开关接线端子K1;接收机的接线端子J5 接入架线区段I,接线端子J2接地;在接收机上连接有用于测定电机车通过时电流信 号的电流传感器。
车场和停电区长期保持停电状态,当电机车进入该架线区段时,自动停送电 开关装置通过传感器信号识别,实现自动停送电。机车驶过停电区后,停电区延 时停电,供电装置恢复停电状态。这种供电方法大大提高了架线供电的安全性, 是一种安全程度很高的供电装置。发射机电源由电机车直接供应,避免发射机出 现电池无电不能工作的现象;使用数字载波技术,信号传输更稳定,传输距离可 达1500米,无须架设触点或传感器,只要在机车安装载波信号发射机,供电主 控制器收到数字载波信号后即自动送电。特别适用于煤矿井下无瓦斯、煤尘爆炸 危险的架线电机车行驶区域或地面轨道路口交叉处等场合,减少工作人员触电事 故发生,提高安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空闲区段架空线无电压,提高了该区段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系数,降低 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2)降低了架空线漏电和杂散电流。
3)减少因漏电流引起的架线及辅助设施(管道、轨道)的氧化锈蚀,延长架 线使用寿命。
4)根据系统闭锁要求,如果被占用的区段有机车,另外一台机车不听指挥, 强行进入,则可以直接切断电源阻止该机车行驶。
5.可远程控制:可以通过工业总线电缆连接接收机,把供电状态和供电电流 信号上传至上位主控机进行动态显示,调度员可以通过上位机了解井下架线每一 段供电情况,并能用鼠标控制送电和断电,同时还可在上位机知道每台电机车大 概在什么位置,通过此功能能对架线供电情况全面了解与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是接收机原理框图;
图3是发射机原理框图;
图4是数字载波接收板电路原理图;
图5是数字载波发射板电路原理图。
图中:1、接收机,1-1、降压电阻,1-2、直流接触器,1-3、接收板,1-4、 开关电源,1-5、音乐板,1-6、电流传感器,1-7、有电显示板,1-8、喇叭,2、 隔离换向开关,3、绝缘块,4、电机车架线,5、电机车,6、发射机,6-1、电 源模块,6-2、充电板,6-3、延时板,6-4、电池,6-5、按钮,6-6、发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信亮;王志强,未经吴信亮;王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43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墨水组和喷墨记录方法
- 下一篇:具有完全一体的倍增器的风轮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