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秸秆炭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4031.9 | 申请日: | 200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38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永宏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趁新 |
地址: | 224003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炭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炭产生设备,特别是一种秸秆炭化炉。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植物秸秆,这些植物秸秆除了一部分经粉碎后作饲料或肥料外,绝大部分都是将其在田地里直接燃烧,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还严重污染了环境。对植物秸秆进行炭化处理是充分利用这些农作物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现有的植物秸秆炭化炉大都结构复杂,使用不便,需对秸秆进行粉碎后才能进行炭化处理,生产周期长,在炭化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烟气,造成二次污染,其产品的炭化质量差、含灰量高、热值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生产周期短、炭化质量高的秸秆炭化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炉体、炉门和烟囱;炉门装于炉体的前面,炉体的上方设有烟囱;其特征在于:炉体和炉门设有空腔,上述空腔均与水箱相通连;在烟囱内设有控火调节板,控火调节板通过联杆与装于炉体上的操作手柄相连。工作时,直接将未加工的秸秆放入炉体内燃烧,直至填满整个炉体内腔,并根据不同的秸秆操纵操作手柄,调节控火调节板的角度,以控制秸秆的燃烧程度;当秸秆普遍均匀燃烧时,关闭炉门和控火调节板,使炉体内腔缺氧;并通过水箱向炉体和炉门的空腔内放水,促使炉体急剧降温,炉体内壁遇冷渗水雾化,导致炉体内腔湿度增大,使尚未完全燃烧的秸秆进行炭化。炭化后,打开炉门出炭。
为更有效地将炉体内腔完全密封,使其缺氧、有利于提高炭化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包含有由烟道、密封盖、丝杠、轴套、传动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链条和手柄构成的控氧装置,烟道的出气口与烟囱下端相连,其与炉体内腔相通的进气口上设有密封盖,密封盖装于丝杠的下端,丝杠的上端穿过烟道且与轴套的内螺纹相啮合,轴套的外螺纹与固定座的内螺纹相啮合,从动齿轮装于轴套上;该从动齿轮通过链条与主动齿轮相连,主动齿轮装于带有手柄的传动轴上。这样,通过转动手柄,使主动齿轮通过链条、从动齿轮及轴套转动,由于轴套被固定座相对固定,只能转动而不能上/下运动,从而使丝杠上/下运动,实现密封盖的升/降,将烟道的进气口打开/封闭。
上述密封盖的周边设有向下的凸缘,在烟道进气口的内缘处对应地设有凹槽。这样,将密封盖的凸缘向下卡入烟道进气口处的凹槽内,其密封效果更好。
为提高炉门的密封性能,炉门的一侧通过L形转轴及轴套与炉体相连,且在炉体的两侧装有可压紧炉门的压紧螺杆。这样,当开启/关闭炉门时,炉门绕L形转轴的纵杆转动;当从炉门两侧将炉门与炉体压紧密封时,炉门沿L形转轴的水平杆向炉体贴紧,不会像传统的铰链由于相对固定,而无法使该侧的炉体、炉门不能实现完全密封。
为及时掌握炉体内的温度,在炉体内设有与设于炉体外的温度仪相连的温控探头。
在炉体空腔内设有隔水板,将该空腔分隔成上、下腔;上、下腔均与水箱相通连。在工作中,当进行秸秆燃烧处理时,上空腔有水、下空腔无水;而在进行炭化处理时,则上、下空腔均有水降温;这样,一方面可保证炉体不受热变形,另一方面保证炉体冷却时,上、下空腔的温差能使炉体内产生足够的水雾,而保证炭化质量。
在炉体的两外侧设有与水箱相通连的外水箱,保证在高温环境下使炉体尽快冷却且不变形。
在炉体内腔上方设有集水板,集水积板的下方设有回水管。这样,炉体内腔的蒸汽遇冷而冷凝成水时,由集水板收集,并由回水管排放至炉体内腔的底部。
为防止在添加秸秆时因在炉门处产生回火及烟气,对操作人员产生危害,在炉体的前上方设有上部开的、喇叭形排烟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合理、简单,易于制造,生产周期短,炭化质量和产品得率高,烟气排放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烟囱、2为炉体、2-1为隔水板、2-2为上腔、2-3为下腔、3为炉门、4-1为控火调节板、4-2为联杆、4-3为操作手柄、5为水箱、5-1为排气孔、5-2为水位计、6为控氧装置、6-1为烟道、6-2为进气口、6-3出气口、6-4为丝杠、6-5为密封盖、6-6为固定座、6-7为轴套、6-8轴承、6-9为从动齿轮、6-10为并帽、6-11为链条、6-12为主动齿轮、6-13为支架、6-14传动轴、6-15为手柄、7为排烟罩、8为外水箱、9为压紧螺栓、10为支撑杆、11、12和13为温度仪、14为集水板、15为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永宏,未经周永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40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测力模压淬火机床
- 下一篇:用于侧装煤捣固焦炉的消烟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