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记忆体模组连接器的框体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33433.7 | 申请日: | 2008-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43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邱垂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518 | 分类号: | H01R13/518;H01R13/655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 地址: | 21532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记忆体 模组 连接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磁干扰屏蔽功能的记忆体模组连接器的框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娱乐数码设备的日新月异,诸如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均需要扩展额外的记忆体模组来增加存储容量。但是,记忆体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危害性的电磁波干扰。为此,各国相关管理部门对于电磁波干扰的上限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并以法律的手段强制要求各相关企业采取适当的措施,将记忆体模组产生的电磁波干扰降至标准值以下。现有常规的做法是:在记忆体模组用连接器的框体上加设一金属盖板,或者利用金属层包覆整个记忆体模组连接器,来防止记忆体模组所产生的电磁波外泄。
图1所示是一种现有常用记忆体模组连接器的框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该记忆体模组连接器的框体结构包括有:一个支架10,多条支撑片20以及一盖板30。其中,该支架10包括一底座11以及一向上方竖起,并向两侧延伸的框架,藉由多条框柱支持该框架。
该支撑片20为金属制成,包括有上延伸片21及下延伸片22,其间为开口状,用以夹持记忆体模组的主机板。而该延伸片21、22通常都设有朝向内侧伸出的突起,以加强夹持效果。此外,该支撑片20还具有第一固定片23及第二固定片24,第一固定片23可固定于该框架的框柱12上;而第二固定片24则固定在底座11之上,从而实现支撑片20与支架10的固定。
该盖板30为一金属板,用来提供屏蔽电磁波干扰的效果,并以螺钉31固定在该支架10之上。
上述记忆体模组连接器的框体结构虽然也有盖体,但是该盖体的电磁波屏蔽效果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同时,支撑片20夹持记忆体模组的地方通常为记忆体的EMI接触片的位置,因而,为了将电磁波干扰引导至主机板,需要另外设置其他的引导途径。此外,利用螺钉31固定该盖板30,除增加元件数量,不利于管理外,更容易使完成后的记忆体模组连接器尺寸不一。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忆体模组连接器的框体结构,以实现简化结构,提高组装精度的同时有效消除电磁波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赖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
记忆体模组连接器的框体结构,包括一个用以容纳至少一组连接器本体的框架、至少为两片固设于所述框架的收容空间内用以支撑至少一个记忆体模组的支撑片,以及一个罩覆于框架外围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片具有舌片,而所述盖体设有延伸部,并于其上形成有相对应的挟持部,舌片与挟持部对应挟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片可以形成一个或二个延伸舌片,以支持单片记忆体模组使用;也可以形成三个延伸舌片,以支持两片记忆体模组使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片上设有的延伸舌片穿过所述框架而突出在其正面,且所述盖体的挟持部覆盖在所述框架的正面部分,用以夹持延伸舌片。
再进一步地,所述的挟持部可以由两条夹臂构成,也可以为夹孔形式,且无论夹臂还是夹孔,均向内设有突齿。
进一步地,所述的盖体连设有一个接地片,连接器组装时与电子设备的主机板线路作电气连结。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实施后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
藉由对应挟合的舌片与挟持部,简化了记忆体模组连接器的组装结构,使得连接器的尺寸完全统一且更加稳固,同时也增强了连接器屏蔽电磁波干扰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记忆体模组连接器的框体结构的侧视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记忆体模组连接器的框体结构的侧视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记忆体模组连接器的框体结构的立体外观截面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0 支架 11 底座
12 框柱 20 支撑片
21 上延伸片 22 下延伸片
23 第一固定片 24 第二固定片
25 舌片 30 盖体
31 螺钉 32 延伸部
33 挟持部 33a 夹臂
33b 夹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34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