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基触媒合金的快速冷却成型浇铸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3427.1 | 申请日: | 2008-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63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鲁礼民;刘东;刘寺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坛市恒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5/04 | 分类号: | B22D15/04;B22D25/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祥生 |
地址: | 21322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媒 合金 快速 冷却 成型 浇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垢功能的铜基触媒合金成型浇注模。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电力、造纸、印染、供热等行业的水处理过程中都必须使用输水管道,输水管道在长期高温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水垢,水垢的产生,轻则会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重则会导致整个生产系统瘫痪或造成设备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为此,本单位经过长期的试验研究,终于研制出一种具有防垢功能的铜基触媒合金材料,在试制过程中,必须使用一种铜基触媒合金快速冷却成型浇铸模,使熔体金属形成沿S100晶轴定向生长的柱状晶体,且使铜基触媒合金内的Zn、Pb元素产生微区浓度梯度,使用这种浇铸模具,能使铜基触媒合金具备优异的防垢功能,它不仅能阻止水垢的生成,并具有很强的溶解水垢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基触媒合金的快速冷却成型浇铸模。使用这种浇铸模具,能够在熔体内形成150℃/min以上的冷却速度和由上至下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金属能够形成沿S100晶轴定向生长的柱状晶体,使合金内Zn、Pb元素产生微区浓度梯度。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铜基触媒合金的快速冷却成型浇铸模,其特征是:它包括冷铁座、成型模壳、石墨保温帽口和紧固搭扣,成型模壳由左模壳、右模壳模合而成,并由紧固搭扣固定合模,成型模壳的截面形状为圆环形,冷铁座置于成型模壳的下端,在冷铁座的上端设有与成型模壳内腔相对应的定位柱体,定位柱体外圆与成型模壳内腔之间设有膨胀间隙,其高度为成型模壳高度的1/10~1/5,石墨保温帽口设置在成型模壳的上端。
进一步,所述石墨保温帽口通过螺纹旋接在成型模壳的上端,结合长度为40毫米~50毫米,即在左模壳和右模壳模合后所形成的内腔的上端口设有连接石墨保温帽口的螺纹,螺纹长度为40毫米~50毫米,石墨保温帽口旋接在成型模壳的上端。
进一步,所述冷铁座的上端定位柱体外圆的高度为成型模壳高度的1/5~1/6,定位柱体外圆与成型模壳内腔之间的膨胀间隙为1mm~2m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左模壳和右模壳模合后用紧固搭扣固定,将石墨保温帽口旋接在成型模壳的上端,将冷铁座置于成型模壳的下端,确保冷铁座上端的定位柱体外圆与成型模壳内腔之间设有膨胀间隙,从石墨保温帽口注入铜基触媒合金熔液,至帽口为止,然后用水喷淋冷却,冷却结束后,将紧固搭扣打开,取出金属锭,敲下冷铁座,表面清理干净后,可重新使用。
试验证明,使用实用新型对铜基触媒合金进行浇铸,能够在熔体内形成150℃/min以上的冷却速度和由上至下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金属能够形成沿S100晶轴定向生长的柱状晶体,使合金内Zn、Pb元素产生微区浓度梯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铁座;2-成型模壳;3-石墨保温帽口;4-紧固搭扣;5-膨胀间隙;11-定位柱体;21-左模壳;22-右模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铜基触媒合金的快速冷却浇铸模,它由冷铁座1、成型模壳2、石墨保温帽口3和紧固搭扣4组成,成型模壳2由左模壳21、右模壳22模合而成,并由紧固搭扣4固定合模,成型模壳4的截面形状为圆环形,冷铁座1置于成型模壳2的下端,在冷铁座1的上端设有与成型模壳内腔相对应的定位柱体11,定位柱体11的外圆与成型模壳2内腔之间设有膨胀间隙5,定位柱体11的外圆高度为成型模壳2高度的1/10~1/5,所述石墨保温帽口3的外圆设置外螺,在左模壳和右模壳模合后所形成的上端口的内腔设有连接石墨保温帽口的螺纹,螺纹长度为40毫米~50毫米,石墨保温帽口旋接在成型模壳的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坛市恒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坛市恒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3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