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剪切增稠液体抗冲减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3193.0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07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龚兴龙;徐钰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30 | 分类号: | F16F9/3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6***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切 液体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剪切增稠液体的抗冲减振器。
背景技术
在工程实际中,如车辆工程,航天航空,土木工程,体育器材等方面,抗冲减振器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剪切增稠液体是一种悬浮液,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在承受高应变率载荷时,接触界面的表观粘度发生巨大变化,甚至由液相转变为固相;载荷撤销后,又能从固相转变为液相,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剪切增稠液体减振器利用剪切增稠液体的增稠流变特性,来提供抗冲减振力,由于剪切增稠的可逆性,使其可以反复利用并能连续地多次抗冲减振。
目前的汽车减振器如专利CN 1079436A等,内部主要用液压油,液压油本身并不会因为冲击而产生更大的阻尼力,其抗冲减振力主要由结构给出,减振和恢复效果不够理想,活塞的设计亦不够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采用液压油的减振器减振和恢复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恢复力强、制造成本低的剪切增稠液体抗冲减振器。
具体的结构设计方案如下:
剪切增稠液体抗冲减振器包括缸体7和活塞10,活塞10位于缸体7内,活塞杆8伸至缸体7;
与活塞10对应的缸体7内设有活动活塞12,活动活塞12与活塞10对应一侧的腔体为工作腔11,活动活塞12另一侧腔体为底腔14,工作腔11内设有剪切增稠液体,底腔14内设有高压气体;
所述活塞杆8上同轴设有一个以上包括一个的活塞10。
与活动活塞12对应的缸体7端部设有直径大于缸体直径的下挡板16,活塞杆8的外伸端设有上挡板1,上挡板1与下挡板16之间的缸体上可以套设有弹簧9。
所述活动活塞12上套设有一条以上的密封圈13。
所述活塞杆8上同轴间隔设有两个活塞10。
所述活塞10直径可以小于缸体内径,轴向可以有通孔。
所述剪切增稠液体上部的缸体内可以设有工作气体6所述工作气体6为惰性气体、或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更符合抗冲减振需要的恢复力:剪切增稠液的剪切增稠特性使该抗冲减振器产生的阻尼力更符合抗冲减振的要求;
2、适用范围广:通过简单地替换不同成分的剪切增稠液,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况。
3、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剪切增稠液体的剪切增稠特性,此减振器的活塞可以不必与缸体吻合,降低了活塞与缸体的加工要求,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剪切增稠液体抗冲减振器包括缸体7和活塞10,活塞10位于缸体7内,活塞10直径小于缸体内径,活塞杆8上同轴间隔安装有多个活塞10;活塞杆8通过导杆5和密封圈4来固定活塞杆8的水平移动,活塞杆8伸至缸体7。
与活塞10对应的缸体7内装有活动活塞12,活动活塞12上套装有三条密封圈13,防止上部分的剪切增稠液体和下部分的底腔14相互泄露。活动活塞12与活塞10对应一侧的腔体为工作腔11,活动活塞12另一侧腔体为底腔14,工作腔11内设有剪切增稠液体,剪切增稠液体上部的缸体内设有工作气体6,工作气体6为惰性气体或空气,底腔14内设有高压气体。
与活动活塞12对应的缸体7端部安装有直径大于缸体直径的下挡板16,活塞杆8的外伸端安装有上挡板1,上挡板1与下挡板16之间的缸体上可以套设有弹簧9,防止空载时活塞10下沉,也可产生一定的减振效果。
上封头3与活塞杆8之间也可以装密封圈。上封头3和下封头15分别和上封口2和下挡板16固定连接,使结构更紧密。
当剪切增稠液体减振器的活塞杆8发生相对运动时,通过活塞10对剪切增稠液体进行剪切,活塞10与剪切增稠液体的接触界面处粘度急遽增大,产生巨大的阻尼力抵抗活塞10的运动,从而起到抗冲减振作用。同时活动活塞12也会相应的上下移动,使底腔14中的气体压缩或膨胀以进行补偿,提供一定的阻尼力。弹簧9此时也会承担一定的加载,起到辅助作用。活塞10的相对运动越剧烈时,剪切增稠液体产生的阻尼力越大,从而起到抗冲减振的效果。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活塞杆8上安装一个活塞10,活塞10直径等于缸体内径,活塞10轴向布有通孔,缸体7上不套装弹簧;
剪切增稠液体充满工作腔11,不加装工作气体。
其它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3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