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回转刀塔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3047.8 | 申请日: | 200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57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小成 |
主分类号: | B23B29/24 | 分类号: | B23B29/24;B23B2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1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回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回转刀塔。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需要通过使用自动回转刀塔来实现其自动化程序控制,目前自动回转刀塔的刀架转位一般分为电动刀架转位和液压刀架转位两种形式,电动刀架转位换刀速度较慢,随着数控机床向高速、高效方面发展,采用电动刀架转位的自动回转刀塔难以满足要求;液压刀架转位速度相对快一点,但对液压系统的要求较高,而且在工作中如果液压产生欠压、失压等现象,会使刀塔失灵、刀盘松动,产生被加工零件报废、刀具损坏、机床受损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位换刀速度快,定位锁紧不依赖液压的自动回转刀塔。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回转轴,回转轴前端固定连接有内齿圈,内齿圈前端连接刀盘,回转轴后部固定连接有主轴齿轮,电机通过双联齿轮驱动主轴齿轮,内齿圈外部同轴套接有固定在箱体上的外齿圈,回转轴中部设有轴向滑动周向定位的锁紧齿圈和可将锁紧齿圈向前推动与内齿圈和外齿圈同时啮合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具有套接在回转轴上的滚轮架,滚轮架前端面上均匀分布三至六个滚轮槽,各滚轮槽底面由平面-圆弧凹面-平面连接形成,各滚轮槽内设有一个滚轮,各滚轮圆周面与锁紧齿圈后端面相接触;滚轮架后端面与主轴齿轮之间设有套接在回转轴上的蝶形弹簧,滚轮架上方设有可推动滚轮架转动一定角度的拨位杆,拨位杆固定连接在一个可在垂直于回转轴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活塞上。
上述自动回转刀塔的滚轮架前端面上均匀分布有三个滚轮槽。
上述自动回转刀塔的锁紧齿圈后端面上与锁紧机构的滚轮相对应处设有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环状凸条。
上述自动回转刀塔的锁紧机构的滚轮架与蝶形弹簧之间设有套接在回转轴上的调整垫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机构采用滚轮推动锁紧齿圈,同时采用蝶形弹簧的弹性变形来进行锁紧,因此,在刀塔完成换刀程序后,无论外界液压力欠压、失压都不会影响正常工作,且机械锁紧快速可靠。
(2)本实用新型的锁紧齿圈后端面上与锁紧机构的滚轮相对应处设有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环状凸条,使滚轮的推动力传递更为有效,同时延长了锁紧齿圈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滚轮架与蝶形弹簧之间设有调整垫圈,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滚轮对锁紧齿圈的推送距离,始终保持刀塔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滚轮在滚轮槽中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具有回转轴1,回转轴1前端固定连接有内齿圈2,内齿圈2前端连接刀盘9,回转轴1后部固定连接有主轴齿轮6,电机8通过双联齿轮7驱动主轴齿轮6,本实施例中电机8采用高速伺服电机;内齿圈2外部同轴套接有固定在箱体10上的外齿圈3,回转轴1中部设有轴向滑动周向定位的锁紧齿圈4和可将锁紧齿圈4向前推动与内齿圈2和外齿圈3同时啮合的锁紧机构5;所述锁紧机构5具有套接在回转轴1上的滚轮架51,滚轮架51前端面上均匀分布有三个滚轮槽511,各滚轮槽511底面由平面511a-圆弧凹面511b-平面511c连接形成,各滚轮槽511内设有一个滚轮52,锁紧齿圈4后端面上与锁紧机构5的滚轮52相对应处设有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环状凸条,各滚轮52圆周面与锁紧齿圈4后端面的环状凸条相接触;滚轮架51后端面与主轴齿轮6之间设有套接在回转轴1上的蝶形弹簧53,滚轮架51与蝶形弹簧53之间设有套接在回转轴1上的调整垫圈56,滚轮架51上方设有可推动滚轮架51转动一定角度的拨位杆54,拨位杆54固定连接在一个可在垂直于回转轴1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活塞55上。
自动回转刀塔工作时,高速伺服电机8转动,通过双联齿轮7带动主轴齿轮6旋转,主轴齿轮6通过回转轴1驱动内齿圈2和刀盘9旋转,当转到指定位置时,高速伺服电机8停止,相当于初定位。然后油缸里进入液压油,驱动锁紧机构5的活塞55作直线移动,活塞55带动拨位杆54作直线移动,拨位杆54推动滚轮架51转动一定的角度,滚轮架51的转动使得滚轮槽511内的滚轮52由滚轮槽511底面的圆弧底位置爬升到平面底位置,从而使得滚轮52位置向前移动,滚轮52推动夹紧齿圈4向前移动与内齿圈2、外齿圈3同时啮合,同时滚轮架51后端面挤压蝶型弹簧53,使得碟型弹簧53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当活塞55移动到位后,滚轮架51上滚轮槽511内的滚轮52也处于稳定状态,碟型弹簧53也产生了压缩,从而始终保持着锁紧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小成,未经王小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30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