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阀压电泵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32936.2 | 申请日: | 2008-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06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辉;叶芳;夏齐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F04B4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臂压电振子无阀压电泵,属于流体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泵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容积式泵与回转式泵。目前,压电泵大多属于容积式泵,根据泵阀的有无将压电泵分为有阀压电泵和无阀压电泵,图1为有阀压电泵。
无阀压电泵因省去了复杂的动作阀体,使得压电泵结构更加简单,加工制作容易,并且易于向压电泵的小型化方向发展;无阀压电泵自身又无化学及电磁污染,故在医疗、卫生、保健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阀压电泵的压电振子支撑大多是采用金属基板被周边固定的模式,其中典型的一种是锥形流管无阀压电泵,图2为锥形流管无阀压电泵。但周边固定的支撑方式限制了压电振子的变形能力;并且这种泵外露的两锥形管增大了泵的整体尺寸,不利于泵的进一步微小化和集成化;同时,两锥形流管的加工困难、安装定位不好,另外,锥形流管无阀压电泵的流量也较小,这些缺陷都严重影响了压电泵在实际领域的应用。而且,现有的无阀压电泵也都是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来实现驱动的动力源功能,锥形流管来实现无阀的单向流动功能。也就是说:现有的无阀压电泵式属于驱动与流向的单独部件实现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无阀压电泵的所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减小体积及结构尺寸、增大泵的流量,且具有较好流动特性的悬臂压电振子式驱动与流向共同部件实现泵,这种泵不属于容积式分类泵也不属于回转式分类泵。
实现上述目的无阀压电泵有两种结构形式:
1.一种无阀压电泵,包括泵体、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环弹性垫片,所述泵体由圆柱形上盖和圆柱形下盖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压电振子是带有支架的悬臂压电振子,它粘贴在圆柱形下盖内圆台阶上,带有支架的悬臂压电振子包括支架和双侧型压电振子,双侧型压电振子固定在支架上,构成悬臂式支撑结构,双侧型压电振子由压电陶瓷片和金属片所组成,两片压电陶瓷片分别粘贴在金属片两侧外表面;所述圆环弹性垫片置于圆柱形上盖与圆柱形下盖之间,通过圆柱形上盖螺栓孔、圆环弹性垫片螺栓孔和圆柱形下盖螺栓孔,用螺栓将圆柱形上盖,圆环弹性垫片和圆柱形下盖联接在一起;所述的圆柱形上盖中央开有泵入口;所述的圆柱形下盖中央开有泵出口。
2.一种无阀压电泵,包括泵体、压电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环弹性垫片,所述泵体由圆柱形上盖和圆柱形下盖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压电振子是带有圆环支架的压电振子,它粘贴在圆柱形下盖内圆台阶上,带有圆环支架的压电振子包括圆环支架和3~10个双侧型压电振子,3~10个双侧型压电振子利用立柱等分均匀地安装在圆环支架的圆周上,构成三维悬臂式支撑结构,每个双侧型压电振子由压电陶瓷片和金属片所组成,压电陶瓷片粘贴在金属片两侧外表面;所述圆环弹性垫片置于圆柱形上盖与圆柱形下盖之间,通过圆柱形上盖螺栓孔、圆环弹性垫片螺栓孔和圆柱形下盖螺栓孔,用螺栓将圆柱形上盖、圆环弹性垫片和圆柱形下盖联接在一起;所述的圆柱形上盖中央开有泵入口;所述的圆柱形下盖中央开有泵出口。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压电振子悬臂支撑结构,抛弃了传统的压电振子周边固支结构,不但可以使压电振子实现较大限度的变形,还可以灵活地增加压电振子的数目、调整压电振子的尺寸,以及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在不同角度上配置压电振子,来实现对泵内液体的流向和流量大小控制与调节;更为重要的是:驱动与流向控制是由共同部件实现,节省了大量的部件与空间,这种泵不属于容积式分类泵也不属于回转式分类泵。从而使该泵拥有更加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有阀压电泵示意图。
图2锥形流管无阀压电泵示意图。
图3压电振子平面布置方式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4压电平面布置方式的整体结构A-A局部剖视图。
图5带有支架的悬臂压电振子的俯视图。
图6圆柱形上盖主视图。
图7圆柱形上盖B-B剖视图。
图8圆环弹性垫片主视图。
图9圆环弹性垫片C-C剖视图。
图10圆柱形下盖主视图。
图11圆柱形下盖D-D剖视图。
图12侧型压电振子示意图。
图13悬臂压电振子无阀压电泵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14悬臂压电振子无阀压电泵整体结构A-A局部剖视图。
图15带有圆环支架的压电振子三维视图。
图16圆环支架主视图。
图17圆环支架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2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