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1848.0 | 申请日: | 200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62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孙浙勇;孙胜峰;鲁荣喜;肖月林;徐高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泽交通器材(泰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B62L3/00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云鹏 |
地址: | 225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涨闸用 转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涉及在电动车涨闸上的刹车件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上的腰圆轴推动涨闸上的左、右蹄片时,其左、右蹄片可能会向上跳越,即左、右蹄片可能会上爬,当左、右蹄片上爬后,就使左、右蹄片固定片的摩擦材料失去与制动内壁的摩擦制动功能,即造成刹车失灵,为了消除上述可能发生的故障,应该对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的结构作新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转动轴由盖板、腰圆轴、圆柱轴、方轴和螺纹轴构成一体件。
一种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转动轴1由盖板2、腰圆轴3、圆柱轴4、方轴5和螺纹轴6组成,其特征在于转动轴1的盖板2、腰圆轴3、圆柱轴4、方轴5和螺纹轴6位于同一轴线上,构成转动轴1一体件,腰圆轴3外侧与盖板2相连接,内侧与圆柱轴4一端相连接;方轴5内侧与圆柱轴4另一端相连接,方轴5外侧与螺纹轴6内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的设计原理如下:
1、当转动轴转动时,腰圆轴两端圆弧形凸块推动左、右蹄片后,为防止左、右蹄片上爬,应在腰圆轴外端设计有盖板,阻止左、右蹄片上爬。
2、腰圆轴两端的凸块应该形状相同,结构对称地配置于中间的长方块两端,才能使左、右蹄片均衡受力地张开。
3、圆柱轴应该能在衬套内自由转动。
4、方轴应该能与曲拐固定端内的方孔相配合,当曲拐转动时能带动方轴转动。
5、螺纹轴上要能安装止动螺母,使曲拐固定端固定在方轴上。
上述各轴应该串联相连接,并且处于同一条轴线上,即对称配置于同一轴线上。
本实用新型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的结构说明如下:
本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由盖板、腰圆轴、圆柱轴、方轴和螺纹轴组成,盖板为扁平圆板。腰圆轴两端为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圆弧形块,中间为长方块,长方块的高度与两端圆弧形块高度相等,长方块两侧分别与两端圆弧块相连接形成腰圆轴,腰圆轴外端与盖板相连接。
圆柱轴为长圆柱形,一端与腰圆轴相连接,另一端与方轴相连接。
方轴为正方块,在方轴的四角倒有圆角,方轴的外侧面与螺纹轴垂直相连接。
螺纹轴在其外圈制作有外螺纹,在其外端有圆倒角。
所述的盖板的圆心轴、腰圆轴的垂直中心轴、圆柱轴的垂直中心轴、方轴的垂直中心轴和螺纹轴的垂直中心轴均处于同一条垂直中心轴线上。
本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优点是加工制作容易,可以批量生产,能使电动车涨闸刹车可靠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1中盖板2上置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1中盖板2下置三维示意图。
图3:为本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1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1左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电动车涨闸用转动轴1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各图中,1为转动轴,2为盖板,3为腰圆轴,4为圆柱轴,5为方轴,6为螺纹轴,7为腰圆轴3中间的长方块。
盖板2为扁平圆板,盖板2直径大于圆柱轴4的直径,小于腰圆轴3两端圆弧形块端点间距离。
腰圆轴3由两端圆弧形块和中间的长方块7组成,两端圆弧形块大小相等,相互对称地连接在长方块7两侧,长方块7的高度等于两端圆弧形块的高度。腰圆轴3外侧与盖板2相连接,内侧与圆柱轴4一端相连接。
圆柱轴4为长圆柱形轴,圆柱轴4一端与腰圆轴3垂直相连接,另一端与方轴5垂直相连接。圆柱轴4直径大于方轴5对边距离。
方轴5为正方块,在方轴5四角处倒有圆角,方轴5外侧与螺纹轴6内端垂直相连接,方轴5内侧与圆柱轴4相连接。
螺纹轴6外径小于方轴5对边距离,螺纹轴6有外螺纹,外端有倒角。
盖板2的圆心轴、腰圆轴3的垂直中心轴、圆柱轴4的垂直中心轴、方轴5的垂直中心轴和螺纹轴6的垂直中心轴均位于同一条垂直中心轴线上,构成转动轴1一体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泽交通器材(泰州)有限公司,未经唐泽交通器材(泰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18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