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0611.0 | 申请日: | 200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81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叶宏扬;叶昌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组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用于连接芯片模组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压制芯片模组的固持装置。该固持装置一般包括压制芯片模组的按压件及固定该按压件的固定件,其中固定件一般包括加强件、锁固件。加强件一般是围设在绝缘本体外围的具有收容绝缘本体的开口的框体,相关现有技术可参考美国专利US6877990,此时加强件通常为整体式。加强件还可以是分离的多件式,并且可以先组设在绝缘本体上,然后固定至电路板;也可以是直接固定至电路板,相关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专利CN2852468。
锁固件通常为一拨杆,其可以和按压件分别枢接于加强件的相对两端,如美国专利US6877990S所揭示的;也可以是位于加强件的同一端,拨杆枢接于加强件,而按压件则枢接于拨杆,由拨杆驱动按压件闭合、开启,相关现有技术请参考美国专利公告US6957973。当拨杆和按压件位于加强件的相对两端时,还可以是拨杆枢接于按压件的延伸部上,相关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专利公告CN2760807。上述技术方案皆已经为业界人士知晓。
中国专利公告CN2674675揭示了一种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围设在绝缘本体外围的加强件以及分别枢接加强件两端的拨杆及按压件。按压件设有枢接于加强件的枢接边及与枢接边相对的施压边,在二者之间设有施压部及一开口,该开口的宽度前后不等,在临近枢接边一侧的宽度大于临近施压边一侧的宽度,如此设置可保证闭合按压件时,施压部能够首先接触到芯片模组。但开口宽度前后不一致,导致按压件在邻近枢接边一端剩余两相对的部分结构上相对较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问题,且使按压件的强度被削弱了。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保证闭合时按压件上的施压部能够首先接触到芯片模组,同时又能增强按压件强度、减少应力集中区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电性连接芯片模组至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以及压制芯片模组的固持装置,该固持装置包括用以按压芯片模组的按压件及固定该按压件的固定件,绝缘本体上设有承载芯片模组的承载区;所述按压件设有第一侧边、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以及与第一、第二侧边相邻设置的相对的第三、第四侧边,这四个侧边共同围成一个开口,其中第一、第二侧边具有按压芯片模组的施压部,按压件通过第三侧边枢接于上述固定件且可绕固定件旋转开启,其中在靠近第三侧边一端,第一与第三侧边及第二与第三侧边分别限定一开口角落,并且第一、第二、第三侧边分别在上述角落处向上突出,使得按压件的下表面上对应上述突出区域形成凹陷的空间;施压部设置于第一、第二侧边上突出部分以外,当压下按压件时,上述施压部首先抵压芯片模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按压件上的开口在邻近枢接边的角落处向上突出,按压件绕枢接边旋转闭合时,临近枢接边的开口内角落不会碰到芯片模组边缘,保证其上的施压部能够首先抵压到芯片模组;相对于现有技术方案,按压件强度得到提升,并且减少了应力集中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按压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按压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用以将芯片模组(未图示)与电路板(未图示)电性连接,其包括:绝缘本体1、设于绝缘本体1上与电路板及芯片模组电性连接的导电端子(未图示)及固持装置2,其中绝缘本体1设有可承载芯片模组的承载区10,导电端子收容于上述承载区内10。固持装置2包括围设在绝缘本体1周侧的固定件-加强件21,以及枢接于加强21的按压件22,以及将按压件22固定于加强件21的拨杆23。所述按压件22可压制芯片模组,借助固持装置2的作用可将放置于绝缘本体1上的芯片模组固持于绝缘本体1。绝缘本体1与承接芯片模组的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组接于电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06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