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控笔的置放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29358.7 | 申请日: | 2008-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22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 发明(设计)人: | 郑松山;蔡清强;陈淮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敌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H05K7/1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商宇科 |
| 地址: | 710075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控笔 置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放装置,特别是一种触控笔的置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电子翻译机,多会设置触控式屏幕,使用者再配合触控笔使用,通过触控笔触压触控式屏幕上的选项或进行文字的撰写,实现对电子翻译机的数据传输、编辑或执行等指令。
为了便于使用者携带触控笔,电子翻译机在其本体上预留槽孔,供使用者将触控笔插置于槽孔内,即可随时使用触控笔操作电子翻译机。然而,使用者在取出触控笔时,必须用指尖对触控笔上的小凸缘施力,才能从槽孔内将触控笔取出,相当不方便。再者,触控笔插置于槽孔内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定位结构,就会容易造成触控笔脱出而遗失。因此,如何改良电子翻译机的置放装置,让触控笔可收容于置放装置内而不易脱落、以至于遗失,同时又能让使用者轻易地从置放装置内抽取出触控笔、方便使用,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触控笔的置放装置,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触控笔容易脱落、不易取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触控笔的置放装置,其包括置放槽,所述置放槽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置有放置触控笔笔头的孔洞,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触控笔的置放装置还包括有卡钩装置、按钮装置、容置孔;所述卡钩装置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端部;所述容置孔设置在卡钩装置的上部;所述按钮装置设置在容置孔中。
上述的卡钩装置包括本体、抵压部和支撑部;所述抵压部设置在本体一端,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本体另一端;所述抵压部上设有导斜面;所述支撑部上套设有第一弹性组件。
上述卡钩装置呈U字体型。
上述按钮装置包括按钮本体、抵推柱、钩部与抵持部;所述抵推柱设置在按钮本体的一面;所述钩部设置在按钮本体的一端并与所述抵推柱相邻;所述抵持部设置在按钮本体的另一端并与所述抵推柱相邻;所述抵推柱上套设有第二弹性组件。
上述钩部一面上设有抵持面。
上述触控笔的置放装置还包括有弹性固定座,所述弹性固定座设置在所属的第一端部,其一端延伸至所述的孔洞内。
上述的弹性固定座上设置有夹持片,所述夹持片的顶端具有弧部。
上述触控笔的置放装置还包括有弹片;所述弹片设置在弹性固定座上方的孔洞的内壁上,其一端延伸形成凸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钩装置、按钮装置、弹性固定座,弹片等部件,使得触控笔可收容于置放装置内而不易脱落同时又能让使用者轻易地从置放装置内抽取出触控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置放槽1,所述置放槽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6与第二端部7,第一端部6设置有放置触控笔笔头的孔洞10,卡钩装置4、按钮装置5、容置孔91;所述卡钩装置4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端部7;所述容置孔91设置在卡钩装置4的上部;所述按钮装置5设置在容置孔91中。
所述的卡钩装置4包括本体41、抵压部42和支撑部43;所述抵压部42设置在本体41的一端,所述支撑部43设置在本体41的另一端;所述抵压部42上设有导斜面421;所述支撑部43上套设有第一弹性组件44,便于抵持电子装置9的内壁面,使得卡钩装置4稳固,同时便于触控笔在置放或取出时,卡钩装置4的偏移和复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钩装置4呈U字体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抵压部42用以抵持触控笔8的第二端8b,以便将触控笔8定位于置放槽1内。触控笔8的第二端8b设有槽部81,当抵压部42抵持槽部81时,可经由导斜面421导引抵压部42脱离槽部81。
所述按钮装置5包括按钮本体50、抵推柱51、钩部52与抵持部54;所述抵推柱51设置在按钮本体50的一面;所述钩部52设置在按钮本体50的一端并与所述的抵推柱51相邻;所述抵持部54设置在按钮本体50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的抵推柱51相邻;所述抵推柱51上套设有第二弹性组件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敌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未经无敌科技(西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93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