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料引射相互碰撞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8312.3 | 申请日: | 2008-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6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钟景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景武 |
主分类号: | F23D14/04 | 分类号: | F23D14/04;F23D14/58;F23D14/64;F23D2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康 凯 |
地址: | 710089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相互 碰撞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具体涉及一种燃料引射相互碰撞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存在的领域很多,诸如:冶金、采暖以及化工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众所周知,燃烧的前提是存在可燃物质和氧气,而氧气大量存在在空气中,考虑到成本问题,人们几乎都是用可燃物质和空气混合来燃烧,燃烧器就是容纳这种可燃物质和空气的混合体,并且完成燃烧的地方。可燃物质包括天然气、煤气、可燃油以及煤粉等等,为了使燃烧充分,就必须使可燃物质和空气的混合充分,这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困绕人们的问题。可燃物质和空气混合不充分,燃烧不充分和火焰不稳定,必然带来热量利用率低以及尾气污染严重的问题,增加了成本,而且给自然环境还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燃料引射相互碰撞燃烧器,其解决了背景技术燃烧器中可燃物质和空气混合不均匀,火焰不稳定,燃烧不充分以及燃烧后烟气污染严重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高效节能、环保排放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燃料引射相互碰撞燃烧器,包括腔体3,进气喷口2以及混合气喷口4,所述进气喷口2和混合气喷口4位于腔体3的两端,所述进气喷口2由与燃烧器连接的管道1延伸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管道1通过连接螺母11与接嘴12连接,所述接嘴12设置喷嘴孔121和喷嘴引射吸气孔122(实际可以根据所需额定热负荷设定孔径),所述喷嘴孔121与进气喷口2连接;所述腔体3包括吸气室31和混合室32两部分,所述吸气室31设有开口5,所述混合室32包括过渡段320、第一收缩段321、扩压段322以及第二收缩段323。喷嘴孔121通过进气喷口2与吸气室31相连接,在吸气室31起引射作用。
上述混合室32的过渡段320、第一收缩段321、扩压段322以及第二收缩段323通过圆锥体文氏管式结构实现一定压力流动可燃燃料和空气过渡、收缩、扩压和再收缩,混合更加充分,保持一定动能从混合气喷口4的喷气孔6喷出。
上述混合气喷口4包括多个交汇分布的喷气孔6。
上述喷气孔6的中心线再延长交汇于一点。实现混合燃料相互碰撞进一步与空气混合。
上述喷嘴引射吸气孔包括二圈喷嘴引射吸气孔。
一种燃料引射相互碰撞燃烧器组,其特殊之处在于:由多个上述的燃烧器按夹角为50~70度的角度排列组成。多个燃烧器依照一定的角度排列可以再次使各个燃烧器喷出来的可燃物质再次发生碰撞,再次充分混合,一般夹角50~70度就能保障充分混合,当然并不局限在这样的角度范围内,原则上只要能保障充分混合即可。
上述夹角的角度以60度为佳。
上述多个燃烧器组中各燃烧器喷射中心线交汇于一点。这样喷射出的可燃物质会再次碰撞,达到与空气再次充分混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可燃物质在其喷出的过程中发生多次相互碰撞,使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更加充分、均匀,燃烧充分,火焰稳定,不易产生黄焰、回火、脱火,燃烧后烟气污染极小,大大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指标环保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排布示意图。
图3为多个本实用新型组排布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管道;11—连接螺母;12—接嘴;121—喷嘴孔;122—喷嘴引射吸气孔;2—进气喷口;3—腔体;4—混合气喷口;5—开口;6—喷气孔;31—吸气室;32—混合室;320—过渡段;321—第一收缩段;322—扩压段;323—第二收缩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景武,未经钟景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83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