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检测用探测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8082.0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54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史仪凯;姚钦;袁小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黄毅新 |
地址: | 710072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检测 探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检测用探测头。
背景技术
参照图3。文献“多功能血流血氧传感器的研制,蔡克家,崔探星,乔月印,仪器仪表学报,2005,26(1),P71-74”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血流血氧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的660nm和810nm双光源反射型传感器设计,由探头盒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其中探头盒包括光源I、光源II、光电探测器I、光电探测器II、电流转换电路I、电流转换电路II、开关、差分放大电路,计算机处理系统包括信号处理及接口电路及计算机等组成。传感器电信号由电缆输出到计算机主机内的信号处理及接口电路中。测量血流参数时使用单光源双接收器,采用光源II近红外光半导体激光器。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时使用双光源单接收器。测量脑血氧饱和度时使用双光源双接收器。开关为手动双刀双掷微拨开关,装于探头盒侧面,用以选择测量不同的生理参数。计算机总线输出时序脉冲到光源的输入端,分别控制光源I和光源II的工作状态。传感器通过光电转换电路I、II将采集的电信号进行I/V变换等初步处理后最终经电缆输出到信号处理及接口电路上。最后由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并显示血流或血氧饱和度的动力学图像。信号处理及接口电路采用板卡的形式插在计算机内的总线扩展槽中,完成通道选择、信号放大与滤波、函数运算、A/D变换、接收时序脉冲、向总线输出信号等功能,并最终实现血流参数的检测。
该传感器存在如下缺点:探测部件的探头盒体积较大,有十几平方厘米。因为采用探头盒设计方式,将光源、接收器及一些电器机械组件置于盒内,使得探测装置无法小型化甚至微型化设计,因此在使用对象上只能在人体的大面积身体部位,如头部、手臂、腿部以及躯干等。对于人体的小区域组织,如耳廓、内耳、腋窝等部位的组织血液微循环参数变化的情况不容易测量的,另外在科学实验时,对小动物如大白鼠一些部位血氧血流情况的测量需要探测装置微型化的地方也无法进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探头盒体积大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检测用探测头,将探测头与光源及光电接收器分离,设计为几平方厘米,可以方便地对人体及动物各部位生物组织血液参数进行测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光纤检测用探测头,其特点是包括光纤管、橡胶垫、托座、底座,托座与底座和橡胶垫依次固连,光纤管穿过托座和底座后开口于橡胶垫上,橡胶垫上中间部位并列排布输入光纤I和输入光纤II,在输入光纤II的右边紧挨输入光纤II的是输出光纤IV,然后紧挨输出光纤IV、围绕输入光纤I和输入光纤II逆时针依次排列的是输出光纤V、输出光纤VI、输出光纤VII、输出光纤VIII、输出光纤I、输出光纤II、输出光纤III,所有光纤的光纤头与橡胶垫处于同一平面内;光纤管内有光电探测器I的输出分光纤管、光电探测器II的输出分光纤管、光源I的输入分光纤管和光源II的输入分光纤管;光电探测器I的输出分光纤管和光电探测器II的输出分光纤管内各有四根输出光纤,外面分别用塑料管套住;光源I的输入分光纤管内是塑料管套着的输入光纤I,光源II的输入分光纤管内是塑料管套着的输入光纤II;光电探测器I的输出分光纤管和光电探测器II的输出分光纤管内的输出光纤采用FC连接器分别与输出光纤头I连接和输出光纤头II连接,输出光纤头I与光电探测器I耦合,输出光纤头II与光电探测器II耦合;光源I的输入分光纤管和光源II的输入分光纤管内的光纤采用连接器内置聚光镜分别与输入光纤头I和输入光纤头II连接,输入光纤头I与光源I耦合,输入光纤头II与光源II耦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其探测头与光源及光电接收器分离设计,探测头大小为几平方厘米,方便了对人体及动物各部位生物组织血液参数地测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纤检测用探测头结构图。
图2是图1中橡胶垫的放大图。
图3是背景技术多功能血流血氧传感器的电路框图。
1-光纤管,3-固定带,4-橡胶垫,5-托座,6-底座,7-光电探测器I的输出分光纤管,8-光电探测器II的输出分光纤管,9-光源I的输入分光纤管,10-光源II的输入分光纤管,11-输出光纤头I,12,输出光纤头II,13-输入光纤头I,14-输入光纤头II,15-输出光纤I,16-输出光纤II,17-输出光纤III,18-输出光纤IV,19-输出光纤V,20-输出光纤VI,21-输出光纤VII,22-输出光纤VIII,23-输入光纤I,24-输入光纤II。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8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输液袋复合密封盖
- 下一篇:一种蔬菜、水果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