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重控制关锁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7740.4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53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崔岩;李幼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保税物流园区第四方供应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3/14 | 分类号: | E05B63/14;E05B4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07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重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殊用途的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封闭设备的锁。
背景技术
传统的集装箱关封为机械关封,是在集装箱货物填装完成并经海关检查完毕后,在集装箱门端安装的一种一次性锁扣设备,用于辨别集装箱是否被非法打开过,机械关封被破坏后不可恢复,检察员可肉眼识别关封是否被破坏过,从而确定集装箱是否被非法打开过。国内目前使用的集装箱运输监控,一般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机械关封这一种监管手段,机械关封的锁定方式为卡扣式,开启方式是用专业工具剪断的方式。一次性机械关封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货物在运输监管区域间的完整性。目前海关及港口的集装箱查验基本仍以人工操作为主,一个是手工拉动关封看是否被开启,另外采用比对关封的封号看是否被更换这两种方法,这种机械关封的检查是通过肉眼就近识别,检察人员必须走进集装箱门,才能看清机械关封,检查效率低。由于监管区域大,手工查验人手明显不足,目前集装箱运输的实际查验率仅占实际应该查验的数量不足5%。且目前普遍采用的铅封是机械式,易伪造、易拆卸、易舞弊。
为了突破机械关封的局限性,集装箱领域已经提出了电子关封,结合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射频技术、蓝牙技术等传感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电子关封通过传感器感应获知集装箱门开关的情况并记录在关封的内存中,在集装箱通过闸门和检查点的时候,电子关封内存中的数据被无线监控终端自动读出,监控终端从读出的数据判断集装箱门开关的所有情况,从而自动快速判断集装箱的关封状态。
但是现有的电子关封的弱点在于:必须通过各类终端,如手持终端或固定式终端,并且有指定的权限才能对关封中的数据进行读取,从数据来分析是否存在非法打开,并判断集装箱门的被打开情况,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且电子关封的结构较复杂,存在很大不便和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双重控制关锁,其能够自动化判断受监控车辆是否存在走私风险,实时记录锁开启状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锁体与锁杆,锁体包括机械锁芯和电子锁芯,机械锁芯、电子锁芯分别通过锁卡销与锁杆连接。
机械锁芯设置凸轮,凸轮通过连杆与锁卡销接触。电子锁芯包括电动机、控制器、开关、电池,电动机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开关与电池连接。电动机上设置电动机凸轮,电动机通过电动机凸轮与锁卡销接触。控制器包括单片机与GPRS模块,GPRS模块设有内置天线。
双重控制关锁设计思路是机械锁和电子锁双锁控制,电子锁权限级别高于机械锁,在电子锁生效的情况下机械锁失效,从而在传统铁锁的基础上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实现了机械和电子双重控制。改变了需要特殊监控铅封或电子封条只能事后人工查看的模式,实现自动化判断受监控车辆是否存在走私风险,实时记录锁开启状况。
电子关锁系统采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称为射频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设计,确保监控过程自动化,无须人工干预。
电子关锁在施封之后可以在运输过程全程实时监控锁杆锁体状态,对非法开启即时报警;在到达目的地时自动上报中心,从而实现对物流从出发地、途中到目的地的全程安全控制,电子关锁系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现有货物监管的人工做法,实现了全新的自动化、智能化全程监控操作流程。
电子关锁报警情况如下:(1)柜门是否非法开启(电子关锁未到位报警、电子关锁被破坏报警、电子关锁非法开启报警);(2)集装箱是否与拖架相分离(电子关锁剪线报警);(3)行驶及停靠时间是否正常合理(电子关锁运行时间过长报警);
电子关锁在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的增加了锁杆抱死装置,并结合RFID无线通讯技术实现无线遥控,在电子锁施加的情况下机械钥匙失效,机械锁无法打开。
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与电子双重保险,且能够对运输货物实时监视,方便实用,应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双重控制关锁包括锁体6与锁杆12,锁体6包括机械锁芯19和电子锁芯,机械锁芯19、电子锁芯分别通过锁卡销14与锁杆1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保税物流园区第四方供应链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保税物流园区第四方供应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77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