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导节能回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5887.X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91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高凤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凤林 |
主分类号: | B01D1/06 | 分类号: | B01D1/06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曰俊 |
地址: | 262200山东省潍坊市诸***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导 节能 回收 | ||
技术领域
该设备用于淀粉行业之浸泡工序浆液(主要为老酸、中间酸及新酸)、造纸行业之黑液、酒精工业之酒醪等化工行业稀浆物料的加温,用以完全或部分替代生蒸汽,从而达到“节能降耗”之目的。
背景技术
该设备的发明参考了目前淀粉行业、造纸制浆行业、酒精行业等稀浆物料预热设备的基本设计原理、加热原理,针对目前上述行业中预热设备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易结垢、运行成本高、有效运行时间短、传热速率低、设备维修费用和折旧费用高”等缺点,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详细地理论分析和大胆的技术探索,经过反复的一线生产试验,前后长达近十年的时间,终于将上述诸多问题的不足得到了彻底解决,开发设计出了这种超导节能蒸发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不易结垢,运行成本低,传热速率高的节能蒸发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在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椭圆封头1,在其中一椭圆封头的上部设有与壳体外壁连接的支座2,本实用新型在下管板3和上管板10之间固定设有多根特殊工质换热管9,特殊工质换热管9的中间部位设有膨胀节6,膨胀节6的一端设有废汽进口5,特殊工质换热管9的中间部位相对隔离,形成上、下两个室腔,上部的室腔称为加热室,在加热室的底端设有一加热室排出液出口15。
通过以上设置,同传统的各类废热回收蒸发设备相比有着本质区别,传统废热回收设备的热介质和冷介质的流体布置在传热结构的两侧(内侧和外侧),当被预热的物料中含有杂质较多时,极易阻塞传热结构,流速降低,从而在传热结构的表面生成垢类物质(有机垢和无机垢),导致传热效率大大降低,设备有效运行周期短,运行成本高等缺陷;而超导节能废热回收器的热介质和冷介质的流体均在换热结构的外侧,即通过多根特殊工质换热管来实现对物料的加热,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物料阻塞甚至结垢的问题,况且传热结构外侧的传热系数远高于内侧,传热速率大大提高,而其换热结构采用一种特殊的传热机理,只需吸收少许热能,便会发生相变,引起传热和传质之变化,从而达到预热物料之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椭圆封头 2、支座 3、下管板 4、加强筋5、废汽进口 6、膨胀节 7、排污阀门 8、喷淋法兰9、特殊工质换热管 10、上管板 11、密封圈 12、螺母 13、垫圈 14、螺栓 15、加热管排出液出口 16、不凝气阀门 17、冷凝水管道 18、冷凝水排出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椭圆封头1,在壳体的外缘壁上还设有多个加强筋4,在壳体与椭圆封头之间均设有密封圈11,在下管板3和上管板10之间固定设有多根特殊工质换热管9,特殊工质换热管9的中间部位设有膨胀节6,膨胀节6的一端设有废汽进口5,特殊工质换热管9的中间部位相对隔离,形成上、下两个室腔,上部的室腔称为加热室,在加热室的底端设有一加热室排出液出口15,在加热室的侧壁上还设有排污阀门7和喷淋法兰8。在壳体的底端还设有冷凝水管道17,冷凝水管道17的上部和下部还设有不凝气阀门和冷凝水排出阀门18。
现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原理:首先,物料借循环泵从喷淋法兰8升扬进入到物料加热室端,在其内自身循环一段时间,15秒后,打开废汽进口5,热量进入到蒸汽加热室中,向蒸发器提供热源,由于换热结构即特殊工质换热管具有超导的传热速率,加之其内流体工质近似极限真空的超高真空度,其中的工质立刻发生相变,在其内产生压力差,将大量的热焓由蒸汽加热室端传送到物料加热室端,从而实现传热和传质的目的,热量在传送到物料加热端后,其内工质热焓便放出大量冷凝潜热,流体再次发生相变,依靠重力作用,由冷凝端再流回到加热端,如此往复循环,物料温度得到了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凤林,未经高凤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58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装置的圆盘
- 下一篇: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双极电极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