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炉炉尾水冷管过梁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24021.7 | 申请日: | 2008-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74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魏军广;王化巨;庞晓梅;李昌;王好东;庞万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F27B9/30 |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义;崔民海 |
| 地址: | 271104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炉 水冷 过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加热炉炉尾水冷管过梁。
背景技术
目前,加热炉的过梁主要为槽钢焊接结构,由于炉尾温度较高,过梁与辊道基础非常近,散热不好,非常容易在高温下变形。另外,炉尾端墙砌筑在过梁上,没有锚固件,很容易倒塌,需经常进行修补。因此,现有过梁在温度较高的环境里不能适应生产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过梁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牢固且耐高温的加热炉炉尾水冷管过梁。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利用连接板做骨架,连接板上设有圆孔,并开有通风孔,上进水管、上出水管、下进水管及下出水管分别穿过圆孔并与连接板焊接在一起构成过梁,上进水管的一端为进水口,上进水管的另一端和上出水管一端的颈部通过上水平连接管连通起来,上出水管的另一端为上出水口,上进水管与下进水管在进水口端的颈部通过垂直连接管连通在一起,下进水管另一端和下出水管一端的颈部通过下水平连接管连通起来,下出水管的另一端为下出水口,非通水的水管端口均用盲板封堵,整体形成一个进口两个出口的连通形式。过梁两端的连接板上设有支座,上进水管与下进水管之间、下进水管与下出水管之间、上出水管与下出水管之间及上进水管与上出水管之间分别设置加强板,使之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上进水管上设置固定挡板,固定挡板与连接板之间设有支撑板,加强牢固性。加强板与固定挡板上分别设有锚固钩、砖夹及托架。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加热炉炉尾过梁相比,具有冷却效果好,不易变形;坚固耐用;在过梁上部增设耐热铸钢件,焊接锚固钩,耐火材料寿命大大增强;系统稳定、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B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C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锚固件设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砖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锚固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板,2、圆孔,3、通风孔,4、上进水管,5、上出水管,6、下进水管,7、下出水管,8、上水平连接管,9、垂直连接管,10、下水平连接管,11、盲板,12、支座,13、加强板,14、固定挡板,15、支撑板,16、锚固钩,17、砖夹,18、托架,19、进水口,20、上出水口,21、下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利用连接板1做骨架,连接板1上设有圆孔2,并开有通风孔3,上进水管4、上出水管5、下进水管6及下出水管7分别穿过圆孔2并与连接板1焊接在一起构成过梁,上进水管4的一端为进水口19,上进水管4的另一端和上出水管5一端的颈部通过上水平连接管8连通起来,上出水管4的另一端为上出水口20,上进水管4与下进水管6在进水口19端的颈部通过垂直连接管9连通在一起,下进水管6的另一端和下出水管7一端的颈部通过下水平连接管10连通起来,下出水管7的另一端为下出水口21,非通水的水管端口均用盲板11封堵,整体形成一个进口两个出口的连通形式。过梁两端的连接板上设有支座12,上进水管4与下进水管6之间、下进水管6与下出水管7之间、上出水管5与下出水管7之间及上进水管4与上出水管5之间分别设置加强板13,使之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上进水管4上设置固定挡板14,固定挡板14与连接板1之间设有支撑板15,加强牢固性。加强板13与固定挡板14上分别设有锚固钩16、砖夹17及托架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40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