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人造毛皮梳理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24002.4 | 申请日: | 200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77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纪合聚;单宝坤;殷延德;李月海;李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15/02 | 分类号: | D01G15/02;D01G15/50;D01G15/76;D01G15/14;D01G15/16;D01G15/26;D01G15/3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425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人造毛皮 梳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中的梳理机,特别涉及其中的人造毛皮梳理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人造毛皮梳理机,其机械构成主要有喂毛机构、梳理机构、剥取机构及圈条机构,各机构依次衔接或按上述顺序排列。下面对上述有关机构分别进行扼要说明:剥取机构,其包括后位次上的一剥取辊及前位次上的一对上、下轧辊,上轧辊与下轧辊辊径相同、且位置上下正相对,各轧辊辊径也远小于剥取辊辊径;在生产实践中发现这种技术方式不能使剥取毛网在前行过程中得到有效托持,时常出现毛网垂落(掉网)现象。梳理机构,其主要包括锡林、道夫,锡林配置由一工作辊和一剥毛辊配对组成的多组梳理单元;锡林两端面为常规设计,且分别与两侧圆墙板之间留有毛杂排除间隙,在毛杂排除过程中常常出现塞毛现象,需要人工定时排除。其他有关机构或多或少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人造毛皮梳理机,其剥取机构能使剥取毛网在前行过程中得到有效托持,能够较好地克服毛网垂落(掉网)现象的发生。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人造毛皮梳理机,包括喂毛机构、梳理机构、剥取机构及圈条机构,所述各机构依次衔接或按上述顺序排列;梳理机构包括锡林和道夫;剥取机构包括位于后位次的剥取辊及位于前位次的一对上、下轧辊,下轧辊的辊径大于上轧辊的辊径,下轧辊的位置相对于上轧辊的位置向后移。
上述下轧辊的辊径与剥取辊的辊径相当,下轧辊的位置从前下方向剥取辊靠近。
上述锡林,在其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气流生成部。
上述气流生成部为扇叶片式结构。
上述扇叶片式结构设有多个片状体,片状体呈辐射状布置在锡林对应端面上。
上述剥取机构与圈条机构之间,设置一对成条上、下压辊,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采取凹凸配合方式。
上述圈条机构,其圈条器采取三工位自动换筒式结构。
上述锡林,其大漏底为网眼式结构。
上述锡林,其圆墙板与锡林轴承座采取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剥取机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能够充分利用下轧辊为前行毛网提供较大的托持面,进而实现对毛网的有效托持,能够较好地克服毛网垂落(掉网)现象的发生。上述锡林,在其两端面上分别设置诸如采取扇叶片式结构等气流生成部,在锡林回转过程中,能在两端面与圆墙板之间产生向外部周边喷出的气流,及时将进入间隙的毛杂等物向外吹出,防止出现塞毛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梳理机构局部结构原理示意图,主要示出了锡林某一端面及其相关部分。
图3为图2实施方式中锡林相应端面部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及图3,一种新型人造毛皮梳理机,包括喂毛机构1、梳理机构2、剥取机构3、圈条机构4及相应的电气控制系统,机构1、2、3、4依次衔接。下述记载中未述及的技术内容均可直接采取或借鉴现有技术相应技术内容,此处不再冗述。下面重点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改进部分。
剥取机构3,包括位于后位次的剥取辊301及位于前位次的一对上、下轧辊302、303。下轧辊303的辊径大于上轧辊302的辊径,如下轧辊303的辊径可与剥取辊301的辊径相同,当然也可采取略大于或略小于剥取辊301辊径的方式。下轧辊303的位置相对于上轧辊302的位置向后移,如下轧辊303的位置从前下方向剥取辊301靠近。
梳理机构2,其包括锡林201和道夫202。在其两端面上分别设置一气流生成部,该气流生成部为扇叶片式结构,有三个片状体5,三个片状体5呈辐射状固定在锡林对应端面上,锡林在回转过程中携带片状体同转得以产生相应气流。上述锡林,其大漏底为网眼式结构(未示出)。上述锡林,其圆墙板与锡林轴承座采取一体式结构(未示出)。
在剥取机构3与圈条机构4之间,设置一对成条上、下压辊6、7,成条上压辊6与成条下压辊7之间采取凹凸配合方式,即在某一成条压辊上设置选定宽度的周向凹槽,在另一成条压辊上设置相适配的周向凸起部。该方式能使条束更加紧凑。
圈条机构4,其圈条器401采取三工位自动换筒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40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银杏叶蒸馏液制做馒头的工艺方法
- 下一篇:人工片状乌贼卵附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