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子母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22426.7 | 申请日: | 2008-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15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隋志国;隋汉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隋志国;隋汉英 |
| 主分类号: | B60P3/07 | 分类号: | B60P3/0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7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子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交通工具,更明确地说涉及大车中含有小车并且大车和小车均可独立行驶的子母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或其他动力车很多,但作为具体的大车和小车而论,则各有优势而不能兼得。在很多场合下,受限于单一车种,十分不便。即便拥有大车和小车,也不能并驾齐驱、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且车库或停车位多了都要增加费用。国内外有关大车中含有小车的产品,多是把轮椅或类似代步车装在车上。日本有一种车是“大车套小车,小车能单开,还能藏进大车带动大车前行”,其大车不能独立开行,不具大车优势。可见即便是大车套小车,目前的效果还不能满足市场的呼唤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大车中含有小车并且大车和小车均可独立行驶的子母车。一般小车不便于通过高速路到另一个商区,而子母车就可轻松实现,整体行动和分散行动相得益彰,且省过路费和油费等。子母车兼顾小车的灵活性和大车的容纳性,只占一个停车位和一个车库,适合各种环境使用,具有实用、低耗费、易推广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体型较小的小车和能将其容纳并固定的大车,小车和大车均如常规的汽车具有独立的行驶能力。在大车里有固定小车的链条形固车件和限前铁,后方座椅可移动挂起为小车腾出空间并作侧面缓冲用,有供小车驶进驶出的折叠活动斜桥板。小车可从大车后门自主驶上驶下,也可以用装在大车里的手动绞盘牵引小车进出。
本发明中的小车和大车在独立行驶能力方面均如常规的汽车或其他动力车,结构方面如常规的小轿车和中型面包车,常规部分不详细叙述。在小车进入大车后,大车上装有四个链条形固车件分别套住小车的四个车轮,将小车固定,以防行驶中移位。该固定件结构是中间为两股的链条,一端固定在大车内地面,将其跨过小车车轮后,中间两道的链条分开抱住车轮,拉紧链条的另一端,将其与大车内地面联结固定,快捷可靠。在固定小车前轮的两个链条形固车件处还分别有限前铁固定在大车内地面,在小车进入大车时对小车起前向限位作用,并与链条形固车件一起加强大车行驶时的固车性能。为供小车驶进驶出大车,在大车的后方设有两个折叠活动斜桥板,在打开大车后门后,活动斜桥板一端连接在大车车厢后边缘,一端落在地面,活动斜桥板中间折叠处有支撑架,使该处为地面到大车车厢后边缘高度的过渡高度。大车后方的移动座椅可与车内地面脱开,将其座垫向上折起,坐垫下方的支架向下折下,露出垂直挂孔和拐弯挂孔,转而挂在大车侧壁的挂件上不易颠簸脱落,其厚度与大车后轮在车内凸起所占的空间对应,为小车腾出空间并作侧面缓冲用。为便于小车从大车后门进出,除靠小车自主驶上驶下外,也可以用装在大车里的手动绞盘牵引小车。手动绞盘为常规结构,固定在大车前半部偏向大车侧门以便于操作,钢索一端固定在绞盘里,另一端通过固定在大车前方的滑轮变向,用一个车钩与小车前方的钩车环连结。
本发明的任务就是这样完成的。
本发明结构简单、容易生产,可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子母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子母车的后视图。
图3是将小车予以固定的链条形固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对小车起前向限位作用的限前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供小车进出大车的折叠活动斜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可折起为小车腾出空间的移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移动座椅与大车车内地面的联结示意图。
图8是移动座椅与大车车内壁的联结示意图。
图9是牵引小车进出大车的手摇绞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小车(2)通过手摇绞盘(9)和钢索(8)牵引,经折叠活动斜桥板(4)及支撑架(5)进入打开后门(3)的大车(1)中,用链条形固车件(7)和限前铁(6)予以固定。
图2中,小车(2)经两个折叠活动斜桥板(4)进入大车(1)中,用链条形固车件(7)固定。移动座椅(21)插在大车内侧壁(22)的挂件(23)上,其厚度与大车后轮(24)在车内凸起(25)所占空间对应。
图3中,链条形固车件(7)用钢铁链条制造,一端(31)与大车内地面联结器(36)联接,中间为两股的链条(33)跨过小车车轮(34)后分开将其抱住,拉紧链条的另一端(35)与大车内地面的联结器(37)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隋志国;隋汉英,未经隋志国;隋汉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24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