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克氏针按压折弯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22315.6 | 申请日: | 2008-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04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国;程霞;梁邦山;张利涛;杨绪峰;陈峰;彦稼祥;曹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卫国 |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5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31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克氏针 按压 折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用手术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克氏针按压折弯器。
背景技术
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常采用克氏针进行骨折内固定,在固定结束后,需用钳子将暴露在骨表面的克氏针折弯,再将较长的尾部剪断,以防止留在骨表面的针尾刺出皮肤或没入骨面而在以后无法取出。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克氏针的折弯部位无法紧贴骨面,造成克氏针的尾部突起于骨面而顶到皮肤,同时,操作费时费力,也容易造成骨折再次移位,影响骨愈合,给患者带来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快捷方便、克氏针的折弯部位能准确稳定的紧贴骨面埋入皮下、利于促进骨愈合的克氏针按压折弯器。
为达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克氏针按压折弯器,由套筒、套筒手柄构成,套筒手柄固定在套筒的上端,其特征在于在套筒下端的侧壁上设有折弯口,斜头压柱和平头压柱分别从套筒的上端插入套筒的腔内,并沿套筒的内腔上、下滑动,在将克氏针的尾部插入套筒的下端后,按压住套筒手柄,保持套筒的稳定,先下压斜头压柱,斜头压柱的下端斜面插在克氏针与套筒的内壁之间,从而使克氏针向折弯口弯曲一定角度,再压下平头压柱,将弯曲一定角度的克氏针尾部从折弯口处伸出并压紧在骨面上。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在斜头压柱的上端固定上斜头压柱手柄,在平头压柱的上端固定上平头压柱手柄,以方便按压,斜头压柱的下端斜面正对折弯口,平头压柱设在折弯口与斜头压柱之间。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固定好的克氏针尾部的多余长度剪去,只留下折弯固定用的长度即可,将套筒的下端套在克氏针的露出骨面的尾部,并压紧套筒手柄,防止套筒发生偏移,先下压斜头压柱,再下压平头压柱,克氏针的尾部即从折弯口伸出并被压紧在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所用的折弯克氏针尾部的钳子相比,操作快捷方便,克氏针的折弯部位准确稳定的紧贴骨面埋入皮下,折弯效果好,省时省力,缩短了克氏针露出骨面的预留长度,降低了手术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图1A-A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克氏针按压折弯器,由套筒1、套筒手柄2构成,套筒手柄2固定在套筒1的上端,其特征在于在套筒1下端的侧壁上设有折弯口3,斜头压柱6和平头压柱4分别从套筒1的上端插入套筒1的腔内,并沿套筒1的内腔上、下滑动。所述的斜头压柱6的上端固定上斜头压柱手柄7,平头压柱4的上端固定上平头压柱手柄5,斜头压柱6的下端斜面正对折弯口3,平头压柱4设在折弯口3与斜头压柱6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卫国,未经王卫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2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