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品种钢专用孔型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21379.4 | 申请日: | 2008-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79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孝进;焦银;于鹏;周祥;于喜凤;李向春;徐洁;马小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1/18 | 分类号: | B21B1/18;B21B27/02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 地址: | 266043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品种 专用 孔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产高速线材的品种钢专用孔型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生产高速线材的一套辊环孔型系列共有28架,其中第28架次为成品机架孔型。根据孔型通用性原理,同一规格采用同一孔型,仅控冷控轧工艺参数不同。但不同钢种的宽展系数不同,即用同一孔型轧制同一规格,不同钢种的料型不同,特别是品种钢与低碳钢,差别很大。
现有的成品机架28架次之前的孔型,即终轧前孔型27架次,在轧制Φ5.5mm品种钢时,存在成品精度不高,特别是椭圆度不高,头尾切废大,成品槽不耐磨的问题。
如何解决上述不足,则是本实用新型所面临的设计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品种钢专用孔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成品精度不高、头尾切废大、成品槽不耐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根据品种钢金属高温塑性特点,提供了品种钢专用终轧前孔型,即27架次孔型。
一种品种钢专用孔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型的孔型宽度(B)为9.10±0.20mm,孔型高度(H)为4.5±0.15mm,圆弧半径(R)为6.30±0.20mm,辊缝(S)为0.90±0.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孔型的宽高比(B/H)为1.912~2.38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孔型的宽高比(B/H)为1.9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MARC.SUPERFORM对27、28架次轧制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发现原孔型轧制品种钢成品料形带耳子,而采用本发明孔型轧制的料形符合设计要求。表1是各个测点的半径值,图2是测点直径对比曲线,可以看到,本发明孔型轧制得到的成品全部符合国标C级精度,而原孔型存在部分测点超差现象。
表1
1、优化后的终轧前孔型轧制得到的成品椭圆度较优化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表面圆滑。
2、成品槽使用寿命延长,原来每班换2—3次轧槽,优化后每班换1—2次轧槽。
3、尾线长度减少了5—8圈,原来尾线长约20圈左右,优化孔型后尾线控制在12—14圈;且工艺事故相应减少,成材率由97.36%提高到了97.47%。
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品种钢成品精度,减少头尾切废,提高成材率,提高成品槽寿命,进而增加了经济效益,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成品冷态尺寸对比图;
其中:B、孔型宽度;H、孔型高度;R、圆弧半径;S、辊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品种钢专用的终轧前孔型,其中所述孔型的孔型宽度B为8.9mm,孔型高度H为4.65mm,圆弧半径R为6.11mm,辊缝S为0.8mm。所述终轧前孔型的宽高比(B/H)为1.914。
图2是根据表1的有限元模拟的具体数值作出的现有终轧前孔型和本实用新型的成品冷态尺寸对比图,其中,方案1代表现有终轧前孔型,方案2代表本实用新型,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孔型轧制得到的成品全部符合国标C级精度,而原孔型存在部分测点超差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13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