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支架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21257.5 | 申请日: | 2008-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44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 发明(设计)人: | 林芝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芝顺 |
| 主分类号: | F16L3/00 | 分类号: | F16L3/00;H02G3/30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培媛 |
| 地址: | 266108***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支架。
背景技术
高架电缆的使用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好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电缆支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前段时间,我国南方的雪灾,高架电缆的断裂,造成了很不好的结果,严重损害了我国人民的利益,一定程度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我们将电缆的架设,转移到地下进行铺设。
地下电缆的铺设,主要有采用电缆保护管和电缆支架两种方式。现有的玻璃钢电缆支架较电缆保护管而言,优点是便于检查电缆,对其故障之处,便于维修。而其缺点在于若电缆支架的抗弯折强度不够高,会造成支架的折断损坏,而且不易进行更换修复。另外,电缆在施工过程中,放置在支架上的电路有可能脱落,给施工带来许多不便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电缆脱落的电缆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缆支架,包括承载电缆的承载部及与该承载部的一端连接并支撑所述承载部的埋入部,所述承载部的另一端设有向所述承载部承载电缆方向突出的凸起。
其中,所述承载部的背部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延所述承载部的延伸方向开设。
其中,所述凹槽的靠近所述埋入部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
另外,所述埋入部的顶面、底面或侧面设有防滑锯齿及拆卸沟槽;并且,所述防滑锯齿的排列方向与所述拆卸沟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且所述拆卸沟槽贯穿所述防滑锯齿,或所述拆卸沟槽位于所述防滑锯齿的一侧。
其中,所述埋入部的顶面、底面或侧面设有防滑锯齿及拆卸沟槽;并且,所述防滑锯齿的排列方向与所述拆卸沟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其中,所述拆卸沟槽贯穿所述防滑锯齿;或,所述拆卸沟槽位于所述防滑锯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承载部的承载电缆一面设有至少一个限制电缆的摆动的槽体。
可选的,所述承载部相对所述埋入部向承载电缆的方向翘起。
优选的,该电缆支架为玻璃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承载部的末端设置了阻挡凸起,因而能够有效的防止电缆滑落;并且,所述承载部背部的凹槽的存在,形成若干条加强筋,因而能够增强抗弯折的强度,不易折断;所述防滑锯齿的存在能够与固定套(下文说明)配合实现电缆支架的固定,所述拆卸沟槽的存在使得所述电缆支架能够方便的从固定套中取出,进而使得电缆支架的更换变得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缆支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配套使用的固定套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参考图1,图示了本实用新型电缆支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埋入部1和承载部2,所述埋入部1和承载部2为一体制造,并且所述埋入部1在使用时插入至立壁中,而所述承载部2则暴露在外,从而可以将电缆放置于承载部2之上。
其中,埋入部1又包括两个对应的弧形槽11及两个圆角状凹陷12,承载部2又包括位于其左端部的凸起21,以及分散于所述承载部2的承载电缆一面的三个槽体22。
所述槽体22用于限定放置于其上的电缆的移动,而所述凸起21则用于进一步的防止放置于承载部2之上的电缆脱离。所述弧形槽11和圆角状凹陷12则可以进一步的加强埋入部1的抗弯折强度。
参考图2,图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展示了从图1所示实施例的背部观察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埋入部1和承载部2。其中,埋入部1的中央内嵌有防滑锯齿13(本实施例中包括三排),所述防滑锯齿13中部被拆卸沟槽14所贯穿。所述防滑锯齿13和拆卸沟槽14均低于所述埋入部1的背部平面,即二者嵌入所述埋入部1的背部中。所述防滑锯齿13的排列方向和所述拆卸沟槽14的延伸方向一致,即对于三排防滑锯齿来说,所述拆卸沟槽14垂直的插入所述三排防滑锯齿的中央并贯穿。并且,所述拆卸沟槽14又分为三级,即最深的143级,次深的142级和最浅141级,所述拆卸沟槽14各级的深度为相对于所述埋入部1的背部平面而言。并且,所述拆卸沟槽14的右端封闭,左端开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芝顺,未经林芝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12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