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含气囊式车顶内饰板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20931.8 | 申请日: | 2008-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43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雨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雨晨 |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B60R21/13;B60R21/20;B60R21/21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7000山东省东营市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含 气囊 车顶 内饰板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安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当车辆发生倾覆时,减轻乘客与车顶碰撞的内含气囊式车顶内饰板。
二、背景技术:
当车辆发生倾覆时,车顶往往出现塌瘪,顶置行李架(客车)中的行李也会散落出来;同时,乘客倒头向下,会与车顶的内饰板件或行李架(客车)及散落的硬质行李发生碰撞;在车体翻滚时,一些在车厢内“滚动”的乘客也可能被甩出车外。大、中型客车载客量大,而乘客往往不系安全带,这样就使得客车倾覆事故往往伤亡重大。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内含气囊式车顶内饰板,能够在汽车倾覆时,向外弹出安全气囊,避免乘客与车顶内饰件的直接碰撞,同时将乘客按在座椅上,防止在车内滚动,并能够堵住行李架(客车)的开口,避免行李尤其是硬质行李的飞散。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车顶内饰板底板,在预制成型的车顶内饰板底板中安装炸药和雷管及爆炸衬板模块构成爆炸模块,在爆炸模块上安装收起的安全气囊,在安全气囊之上覆盖软质薄板;气囊由传感器控制起爆,传感器布设在汽车侧窗顶部和车顶四周,传感器与气囊起爆控制系统通过相应数据线相连。
较佳的技术方案是传感器包括碰撞传感器和水平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布设在汽车侧窗顶部和车顶四周,水平传感器在车辆产生较大侧倾信号而无车顶碰撞信号时起爆气囊。
另外,软质薄板与内饰板底板之间采用粘接强度适中的粘结方式或其他适当方式连接,以保证气囊能够顺利弹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车辆发生侧翻、倾覆时,车顶内饰板能够向外弹出安全气囊,避免乘客与车顶内饰件的直接碰撞;并能够将乘客按在座椅上,防止乘客在车厢内滚动,避免乘客被甩出车外;应用在客车上时,还能够堵住行李架的开口,避免行李尤其是硬质行李的飞散对乘客造成损伤,有效地减小交通事故的人员伤亡。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客车的顶置气囊布置的仰视图;
附图2是客车的车顶内饰外观的仰视图;
附图3是客车的气囊作用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轿车的顶置气囊布置的仰视图;
附图5是轿车的气囊作用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流程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6,包括车顶内饰板底板和气囊,预制成型的车顶内饰板底板24中安装炸药27和雷管及爆炸衬板模块28构成爆炸模块,在爆炸模块上安装收起的安全气囊1、6,在安全气囊之上覆盖软质薄板26,软质薄板26与内饰板底板24之间采用粘接强度适中的粘结方式或其他适当方式连接,以保证气囊能够顺利弹出。
气囊的起爆由“碰撞传感器”和“水平传感器”两种传感器控制。其中,碰撞传感器布设在汽车侧窗顶部和车顶四周,其具体位置应以发生侧翻时刚好碰触为宜;水平传感器布设的位置不限,但尽量避免设置在车头等易受撞击的部位。传感器与气囊起爆控制系统通过相应数据线相连,用相应的数据线连接传感器和起爆控制器,起爆控制器通过起爆导线29,将起爆电流提供给雷管及爆炸衬板模块28,进而引起炸药27的爆炸,使气囊弹出。由于汽车侧翻方向的不确定性,任何一个传感器产生信号,都可起爆气囊;此外,由于存在车辆冲下山谷但并未触及车顶碰撞传感器的可能性,因此当水平传感器产生较大侧倾信号而无车顶碰撞信号时,也应起爆气囊,具体工作流程参照附图7。
参照附图1-3,以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客车为例:
包括布置在车顶的安全气囊1、车载电视2、行李架底部的空调出风口及阅读灯面板3、紧急逃生出口4、空调换气格栅5、布置在车顶(行李架底部)的安全气囊6、含有气囊的车顶内饰板7,布置在行李架底部的含气囊车顶内饰板8、空调出风口9、空调风道10、车身侧板11、车窗玻璃12、客车顶置空调13、乘客座椅14、硬质行李15、客车行李架16。
内饰板底板可做成矩形,通过设在内饰板底板24上的底板固定螺栓25固定在车顶框架上。由于一个起爆控制器产生的起爆电流要作用于多个爆炸模块,故应采用并联方式连接。
实施例2:参照附图4-5,以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轿车为例:包括轿车的A柱17、B柱18、C柱19、天窗20、遮阳板21、后视镜及照明灯面板22,在轿车的车顶设有顶置气帘(气囊的一种)23、内饰板底板24、底板固定螺栓25、软质薄板26、炸药27、雷管及爆炸衬板模块28、起爆导线29等。内饰板底板24和软质薄板26可根据实际车型的不同做成各种形状。由于车顶面积较小,内饰板底板的安装方式可不拘泥于螺栓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雨晨,未经刘雨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09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接式车用移动电话夹持座
- 下一篇:无级变速翻斗车的拖斗驱动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