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棒材抛丸清理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9955.1 | 申请日: | 200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89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增昆 |
主分类号: | B24C3/14 | 分类号: | B24C3/1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071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丸 清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清理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对连续棒材进行表面高速抛丸清理的一种棒材抛丸清理机。
背景技术
在我国现有的对棒材表面处理的抛丸清理机中,为了使弹丸能从各个方向射向棒材,现有技术都是把抛丸器布置在清理室周圈,待处理棒材置于输料辊上,由电机驱动将棒材运输到清理室内,这样布置的结构使整台机器看起来很复杂,整个清理室腔体占用空间较大,也不便于维修;如果抛丸器安装位置调整不好,容易出现清理盲区,在工件上形成“阴阳面”;另外轨道精度要求比较高,且弹丸利用率低,清理不均匀,效果不好。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则是本实用新型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棒材抛丸清理机,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弹丸利用率低,清理效果不均匀,而且也不方便维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专对单根连续棒材进行抛丸清理的设备,并可与其它设备联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棒材抛丸清理机,包括抛丸器,清理室,由若干输料辊组成的输料辊道,下部螺旋,提升机构,分离器以及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辊为V型辊,所述抛丸器均安装在所述清理室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输料辊的轴线与棒材输送方向的夹角(α)范围为45°~65°。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输料辊的V型夹角(β)范围为90°~135°。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清理室顶部是平面或人字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输料辊采用一端支承或两端都支承在所述清理室的两侧壁上,同时根据被清理工件长度可以调节输料辊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分离器下部设有上部螺旋。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下部螺旋置于所述清理室内部且位于其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输料辊为整体铸造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清理室一侧设有棒材导向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输料辊表面设有耐磨护套。耐磨护套用于保护输料辊,承受弹丸打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棒材抛丸清理机,通过在输料辊上设置V型槽并倾斜设置,使得棒材在输料辊的旋转带动下,一边前进一边自转,且将抛丸器集中安装在清理室顶部,使得整个机器结构紧凑合理,体积缩小,弹丸利用率高,清理效果均匀,也容易方便维修。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被清理棒材要求的不同,只要控制好输料辊运转和抛丸速度就可很方便的来达到不同被清理棒材的不同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
其中:1、抛丸器;2、清理室;2-1、清理室顶部;3、输料辊;3-1、电机;4、下部螺旋;5、提升机构;6、分离器;7、上部螺旋;8、流量调整装置;9、导向板;10、除尘装置;11、护板;12、棒材;13、输料辊道;
α为V型输料辊的轴线与棒材输送方向的夹角;
β为输料辊的V型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棒材抛丸清理机,包括抛丸器1,清理室2,输料辊3由电机3-1分别单独驱动旋转,若干输料辊3组成了输料辊道13,位于所述清理室2内部且位于其下部的下部螺旋4,提升机构5,分离器6以及除尘装置10,所述输料辊3设有V型槽,整个输料辊3的辊体形状为两个圆台体小头对接后形成的。
所述清理室顶部2-1是人字型结构,所述抛丸器1均安装在所述清理室顶部2-1,抛丸器1错落对称布置在人字型清理室顶部2-1的两侧;
输料辊3的轴线与棒材输送方向的夹角α优选为60°,所述输料辊的V型夹角β优选为129°,输料辊3两端都支承在所述清理室2的两侧壁上。
由于抛丸器1分散的距离比较大,所以在分离器6下部设有上部螺旋7,如图1所示,在上部螺旋7的作用下,将弹丸均匀分散到流量调整装置8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增昆,未经王增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99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动物体升降的装置和自动抛磨机
- 下一篇:发泡填充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