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温座椅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8416.6 | 申请日: | 2008-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42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侯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圣春 |
主分类号: | A47C7/74 | 分类号: | A47C7/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500山东省汶***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温 座椅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的改进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调温座椅。
(二)背景技术
现今软式座椅均为表面用人造皮、兽皮、布类等,而内衬泡棉、人造海棉、天然海棉等制成。该等材料均有保温特性,在炎热的环境,使乘坐人感到越来越热,为驱逐炎热获致凉爽,冷气空调必须开大以增加对流效果,此不仅浪费能源并且破坏环境。在强烈的日照下,开冷气空调前的房屋、车辆、船舶及飞机内部因直接日照发生温室效应,使内部产生高温,致使进入者汗流夹背,而座椅的温度更使乘坐者坐立不安,必须长时期开大冷气才能降低温度,使乘坐者感到舒适。同样,在严寒的地区,末起动的车辆、船舶及飞机内部的温度均低,乘坐人刚坐在座椅上时,因座椅吸收体温而感到冷,必须等待车、船、飞机内的温度升高后才能感到舒适,其间必须忍受一段长时间的不适。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快速冷却或暖和座椅的调温座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调温座椅,包括座椅面、座椅腿和座椅靠背,座椅腿设置在座椅面的下方,座椅靠背设置在座椅面的后方,座椅面和座椅靠背为中空结构,座椅面的中空内腔和座椅靠背的中空内腔相通,在座椅面的底部设置有与中空内腔相通的进水管或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可用自来水或暖气经由进水管或进气管导引至座椅,直接迅速地冷却或暖和座椅,最后自来水或暖气经回水管或回气管达到使乘坐人感觉凉爽或暖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调温座椅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快速冷却或暖和座椅。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椅面,2、座椅腿,3、座椅靠背,4、中空内腔,5、中空内腔,6、进水管或进气管,7、座椅扶手,8、中空内腔,9、海绵垫,10、海绵垫,11、回水管或回气管。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调温座椅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温座椅,其结构是由包括座椅面1、座椅腿2和座椅靠背3,座椅腿2设置在座椅面1的下方,座椅靠背3设置在座椅面1的后方,座椅面1和座椅靠背3为中空结构,座椅面1的中空内腔4和座椅靠背3的中空内腔5相通,在座椅面1的底部设置有与中空内腔4相通的进水管或进气管6。本实用新型可用自来水或暖气经由进水管或进气管6导引至座椅,直接迅速地冷却或暖和座椅,最后自来水或暖气经回水管或回气管11达到使乘坐人感觉凉爽或暖和的功效。
上述座椅面1的两侧还设置有座椅扶手7,座椅扶手7也为中空结构,其中空内腔8与座椅面1的中空内腔4相通。
上述座椅面1和座椅靠背3的上表面上还分别设置有海绵垫9、10。
本实用新型的调温座椅其加工制作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圣春,未经侯圣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84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