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门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6144.6 | 申请日: | 200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04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马湘汝;马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湘汝 |
主分类号: | E05C17/08 | 分类号: | E05C17/08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庆德 |
地址: | 261500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使用的磁吸式门挡装置,需要在门扇上安装一个活动磁性爪,在门扇开启后与活动磁性爪对应位置的地面或者墙体上安装一个使之相吸的磁性爪或者铁爪,其不足之处在于:1、需要分两部分安装,安装过程复杂,且在地面或者墙体上的安装爪需要伸出地面或者墙体,对行走造成不便,也不美观;2、磁性爪的磁性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而逐渐消退,以致门扇开启后不能吸合或吸合不牢,当有风的时候,容易将门关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工作可靠的门挡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包括挡板,使挡板动作后阻止门扇关闭的执行装置,以及触发执行装置动作的触发装置。
挡板包括旋转板,其中心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一端固接于固定板的固定轴,旋转板边缘处设有凹部和凸部,凸部上设有垂直于旋转板的支撑板。
执行装置包括绕在固定轴上的扭簧,其一端卡在旋转板上,另一端卡在固定板上。
触发装置包括触发栓,触发栓包括支杆,其一端固接于固定板,另一端设有挡头,支杆的外部设有外壳,外壳可沿支杆轴向活动,外壳包括小外壳和大外壳,小外壳的外侧面与与其临近的旋转板的边缘外切或分离,大外壳可卡进旋转板的凹部内,外壳中部内壁上固设有凸环,凸环与支杆滑动连接,在凸环和固定板之间的支杆上套有弹簧,外壳的端部与杠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杠杆的中部通过转轴与固定在固定板上的角板活动连接,杠杆沿转轴转动时,可使外壳沿支杆轴向活动。
作为改进,小外壳和大外壳之间的连接部呈喇叭状,以方便旋转板在前述两者位置间的切换。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杠杆的另一端设有调向板,当门挡装置安装后,可以根据门扇的位置调整调向板的方向,以保护门扇不被碰伤。
工作原理:当门扇处于关闭状态时,挡板处于复位位置,触发装置因为没有被触发,所以执行装置不动作;当门扇开启并将触发装置触发,触发装置又触发执行装置,执行装置驱动挡板将门扇挡住,当需要关门时,只需将挡板复位,将门扇关闭即可;具体地讲,本门挡装置的安装位置是与门扇铰接的门框上,当门扇处于关闭状态时,支撑板位于所述门框和门扇之间的门缝里,支撑板所在平面与门扇所在平面垂直,旋转板所在平面与门扇所在平面平行,触发栓的大外壳卡在旋转板的凹部内,扭簧内存储有弹性势能;当门扇开启到其所在平面与关闭时所在平面垂直时,门扇还未碰到调向板,此时,旋转板所在平面与门扇所在平面垂直,支撑板所在平面与门扇所在平面平行,继续开启时,门扇将对调向板施加一个推力,这个推力通过杠杆转移到触发拴的外壳端部,触发拴的外壳便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支杆移动,弹簧被压缩,当大外壳脱离旋转板的凹部时,扭簧被触发,其存储的弹性势能释放,旋转板在扭簧的作用下开始沿固定板上的固定轴旋转,直至支撑板被门框挡住,这样,旋转板和支撑板就占据了门扇关闭时所在位置,并通过支撑板支撑,当门扇因为非人为原因关闭时,与门框铰接的门扇的边框因为有旋转板和支撑板的阻挡,不能被关闭,保证了门扇与门框的开启角度大于90°;当需要关闭门扇时,只需要用手推动旋转板和支撑板使触发拴的大外壳重新卡进旋转板的凹部内,将门关闭即可,下次开启时,重复上述过程。
综上所述,采用了此结构的门挡装置,只需安装在门框上,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省力,且长期有效,特别适合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使用。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门扇关闭状态时门挡装置各部件位置示意图;
图2为门扇开启到与门框平面夹角大于90°时门挡装置各部件位置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6为图2的D-D剖视图。
图中:1为挡板,1-1为旋转板,1-2为通孔,1-3为凹部,1-4为凸部,1-5为支撑板,2为辅助板,3-1为扭簧,3-2为固定轴,4为固定板,5为触发拴,5-1为支杆,5-2为挡头,5-3为外壳,5-3-1为小外壳,5-3-2为大外壳,5-4为凸环,5-5为弹簧,6为杠杆,6-1为转轴,6-2为角板,6-3为调向板,7为门框,8为门扇,9为缝隙,10为活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湘汝,未经马湘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61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机喷射系统及其喷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祛痘功能的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