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性气压假肢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15141.0 | 申请日: | 2008-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13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忠;冯书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振忠 |
| 主分类号: | A61F2/60 | 分类号: | A61F2/60 |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任玉龙 |
| 地址: | 110000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气压 假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假肢结构,特别提供了一种弹性气压假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假肢结构和功能主要集中在人工膝关节和脚板功能上的体现,通过结构学和仿生学的应用使现代假肢赋予了新的含义,并从早期的功能型向舒适型转化。现代假肢在实现代步功能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受用者的舒适性和灵活性。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假肢还是属于解剖结构的悬吊,在假肢与人体的结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在行走或运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活塞运动,这种活塞运动会造成残肢的损伤。又由于在行走和运动过程中由于重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对膝关节或小腿截肢、髋关节和脊柱产生一定的冲击,使使用者产生一种疲劳感。
根据解剖学、仿生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新型弹性储能气压假肢装置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与之配套的凝胶套筒,使假肢能够很好的与残肢结合,实现无间隙连接,解决了残肢与假肢体之间的活塞运动,改变了以往假肢的悬吊方式,避免了残肢的损伤。并通过此气压装置提供一个助力势能,减少了使用者的能量消耗。弹性气压储能装置,为在特殊地面环境的使用提供了很好的平衡稳定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残疾人,特提供一种弹性气压假肢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性气压假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气压假肢装置包括气缸体1,进排气阀门2,定位器3,连接螺栓一4,连接压盖一5,气压弹簧6,弹力阻尼器7,连接压盖二8,连接压盖三9,螺栓定位板10,连接螺栓二11,活塞12;
其中:进排气阀门2安装在气缸体1外侧,其上方是进气口,下端是排气口,连接螺栓一4与气缸体1连接,连接螺栓一4和连接压盖一5将气压弹簧6的上端第一圈紧固,连接压盖二8和连接压盖三9将气压弹簧6的下端第一圈紧固,弹力阻尼器7套在气压弹簧6外面,连接螺栓二11与连接压盖三9连接,同时穿过螺栓定位板10与活塞12连接。
所述的弹性气压假肢装置安装在接受腔20和假脚连接管30之间。
工作原理;
通过人体的重力,压缩气压缸,使气压缸产生压缩工作,将气压缸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口排出。当去除身体重力(抬腿动作)后,由弹簧产生的弹力将气压缸拉伸,此时气压缸产生负压,将接受腔内部的气体通过吸气口吸入气压缸,并通过再次的压缩(腿落地,对假肢施加的重力)将缸体内部的气体再次排出。通过人体下肢的交替行走,产生循环的压缩和释放,将接受腔内部的气体排出,实现残肢和假肢的悬吊,弹力气压缸还起到了下肢落地时的重力缓冲,对脊柱和大脑起到了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并通过弹簧压缩后的释放,实现能量的转换,减少体能的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实现残肢和接受腔之间的无间隙连接,弹性储能,减少体能的消耗,保护残肢,减少了残肢与接受腔之间的摩擦,解决了残肢与接受腔之间的活塞现象,特别适合凸凹不平路面的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弹性气压假肢装置拆分示意图;
图2为弹性气压假肢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性气压假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气压假肢装置包括气缸体1,进排气阀门2,定位器3,连接螺栓一4,连接压盖一5,气压弹簧6,弹力阻尼器7,连接压盖二8,连接压盖三9,螺栓定位板10,连接螺栓二11,活塞12;
其中:进排气阀门2安装在气缸体1外侧,其上方是进气口,下端是排气口,连接螺栓一4与气缸体1连接,连接螺栓一4和连接压盖一5将气压弹簧6的上端第一圈紧固,连接压盖二8和连接压盖三9将气压弹簧6的下端第一圈紧固,弹力阻尼器7套在气压弹簧6外面,连接螺栓二11与连接压盖三9连接,同时穿过螺栓定位板10与活塞12连接。
所述的弹性气压假肢装置安装在接受腔20和假脚连接管30之间。
工作原理;
通过人体的重力,压缩气压缸,使气压缸产生压缩工作,将气压缸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口排出。当去除身体重力(抬腿动作)后,由弹簧产生的弹力将气压缸拉伸,此时气压缸产生负压,将接受腔内部的气体通过吸气口吸入气压缸,并通过再次的压缩(腿落地,对假肢施加的重力)将缸体内部的气体再次排出。通过人体下肢的交替行走,产生循环的压缩和释放,将接受腔内部的气体排出,实现残肢和假肢的悬吊,弹力气压缸还起到了下肢落地时的重力缓冲,对脊柱和大脑起到了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并通过弹簧压缩后的释放,实现能量的转换,减少体能的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振忠,未经李振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5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拉菌素浇泼剂用圆筒形瓶身的塑料瓶包装
- 下一篇:转轮式洗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