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氩氧脱碳转炉U形组合式托圈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4761.2 | 申请日: | 200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11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宋庆奎;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安宝贵 |
地址: | 161042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碳 转炉 组合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氩氧脱碳转炉U形组合式托圈,用于冶金氩氧脱碳转炉中炉体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氩氧脱碳转炉U形托圈是全焊接的刚性结构,U形托圈的两耳轴被焊接在U形结构的刚性体两侧,依靠焊接手段很难保证U形托圈两耳轴的同轴度,如果焊接成形后两耳轴的同轴度超出使用要求就无法挽救。U形托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氩氧脱碳转炉炉体受冶炼高温的作用产生径向膨胀,带动U形托圈径向膨胀,导致U形托圈的U形开口张大、U形托圈两耳轴的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使两耳轴的轴线成八字形分布,从而造成氩氧脱碳转炉在倾动时阻力过大、传动机构过载或者氩氧脱碳转炉不发生倾动、传动机构损坏、U形托圈两耳轴轴承损坏、U形托圈两耳轴不同轴度过大或整个U形托圈报废,传统的氩氧脱碳转炉属于超大件设备,不利运输。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制一种新型氩氧脱碳转炉U形组合式托圈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旨在克服现有氩氧脱碳转炉U形托圈的不足,提供一种氩氧脱碳转炉U形组合式托圈,在半环体插入短耳轴块的凸块II上设置有与长、短耳轴轴线平行的定位长孔,当U形托圈由于炉温径向膨胀发生轴向移动时,短耳轴块可以沿半环体凸块II上的定位长孔轴向位移,从而保证了U形托圈两耳轴的同轴度;同时,U形托圈采用现场组装的方式,便于运输、维修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氩氧脱碳转炉U形组合式托圈,包括长耳轴块、短耳轴块和半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体两端设置有凸块和II,长、短耳轴块的一端各设置有凹槽;半环体与短耳轴块联接部位的凸块II上设置有与长、短耳轴轴线平行的定位长孔;短耳轴块的凹槽上、下面设置有定位孔III,半环体的凸块II插入短耳轴块的凹槽内,联接销轴穿过定位孔III和定位长孔定位联接;长耳轴块的凹槽上、下面和半环体的凸块I设置有定位孔I和II,半环体的凸块I插入长耳轴块的凹槽内,联接销轴穿过定位孔I和II定位联接;联接销轴的轴端均用两个挡板轴向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半环体的凸块II上设置有与长、短耳轴轴线平行的定位长孔,使U形托圈由于炉温径向膨胀发生轴向移动时,短耳轴块沿半环体凸块II上的定位长孔轴向位移,保证了U形托圈两耳轴的同轴度。
2、本实用新型采用现场组装的方式,便于运输、维修和更换。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附图三幅,其中:
图1是氩氧脱碳转炉U形组合式托圈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的剖面图;
在图中:1长耳轴块,2短耳轴块,3半环体,4联接销轴,5挡板,6螺栓,7定位长孔,8凸块I,9凹槽,10定位孔I,11定位孔II,12凸块II,13凹槽,14定位孔III。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氩氧脱碳转炉U形组合式托圈,包括长耳轴块1、短耳轴块2、半环体3、联接销轴4、挡板5和螺栓6;半环体3两端设置有凸块I 8和II 12,长、短耳轴块1、2的一端各设置有凹槽9、13;半环体3与短耳轴块2联接部位的凸块II 12上设置有与长、短耳轴轴线平行的定位长孔7;短耳轴块2的凹槽13上、下面设置有定位孔III 14,半环体3的凸块II 12插入短耳轴块2的凹槽13内,联接销轴4穿过定位孔III 14和定位长孔7定位联接;长耳轴块1的凹槽9上、下面和半环体3的凸块I 8设置有定位孔I 10和II11,半环体3的凸块I 8插入长耳轴块1的凹槽9内,联接销轴4穿过定位孔I 10和II 11定位联接;联接销轴4的轴端均用两个挡板5轴向定位,挡板5通过螺栓6分别与长、短耳轴块1、2的底部固定连接。
长耳轴块的长耳轴被固定在驱动端轴承座上,短耳轴块的短耳轴安装在游动端轴承上,当氩氧脱碳转炉炉体和U形托圈受冶炼高温的作用产生径向膨胀时,短耳轴块沿着半环体的凸块II上的定位长孔在游动端轴承座上进行轴向位移,并能使U形托圈两耳轴的同轴度满足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容易制造、维修及更换方便、便于运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47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