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式起重机新型小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2137.9 | 申请日: | 200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00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明 |
主分类号: | B66C11/00 | 分类号: | B66C11/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1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式起重机 新型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梁桥式起重机新型小车的改进。
背景技术
桥式起重机是桥架在高架轨道上运行的一种桥架型起重机,又称天车。桥式起重机的桥架沿铺设在两侧高架上的轨道纵向运行,起重小车沿铺设在桥架上的轨道横向运行,构成一矩形的工作范围,就可以充分利用桥架下面的空间吊运物料,不受地面设备的阻碍。桥式起重机一般应用在室内外仓库、厂房、码头和露天贮料场等处。
桥式起重机安装在工业厂房内时,对厂房的高度有一定的要求,而厂房过高,则增加了建造成本,目前我国标准的起重机小车的结构是采用两根端梁和多根横梁组成的框架结构,上面铺以钢板,该种结构复杂,自重大,重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以满足工业企业对起重机小车的轻型化、小型化、超净空化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重量轻的桥式起重机新型小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桥式起重机新型小车,包括小车桥架、小车车轮、电机、减速机、卷筒、制动器、滑轮组,小车桥架由两根端梁和一根或两根主梁组成的I字型或II字型结构,卷筒布置在主梁一侧,一端与减速机低速轴相连接;电机和制动器布置在主梁上或主梁另一侧,减速机高速轴与电机传动轴通过联轴器相连,联轴器为制动器的制动轮;主梁上安装有定滑轮,通过钢丝绳与下方的动滑轮及卷筒相连接。减速机可布置在端梁上或端梁外侧。
所述的定滑轮采用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定滑轮安装在主梁两侧,绳槽与滚筒轴线平行,倍率为偶数;另一种是定滑轮安装在主梁内部,定滑轮与动滑轮均设置为两排。
所述的小车车轮直径为200-400mm;所述的主梁和端梁为箱型结构,采用U型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小车桥架采用两根端梁和一根或两根主梁的组合形式,可使设计者根据用户对小车的高度、重量、外形轮廓的不同要求,进行随机设计,小车架各承力点明显,轨距、轮距、高度可灵活调整,减少了焊接和机加工序,为提高制造工艺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可方便地对整个桥架主要基准实现一次性装卡,进行一次性机械加工,从根本上提高了小车的装配精度和传动效率。
2)组对方式灵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可对主梁和端梁采取三种焊接方式,有效地保证了小车框架的质量。
3)主梁和端梁为箱型结构,采用U型钢制成,外形美观。
4)容易实现低净空和超低净空。
5)和以往滑轮配置比较,选择同样倍率,滑轮轴可以缩短近一半,减少了轴径和轴承尺寸,为安装检修提供了方便。避免了钢丝绳反向弯折现象,提高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同时钢丝绳受力降低一倍,可以缩小钢丝绳直径、滑轮直径和卷筒。
6)小车的桥架体现了受力的柔性化,使轮压设计趋于均匀和对称,提高了各部驱动系统的运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单钩普通型起重机小车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钩低净空型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单钩超低净空型主视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双钩普通型起重机小车主视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钩低净空型主视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钩超低净空型主视图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3和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定滑轮安装在主梁两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和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定滑轮安装在主梁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端梁 2、减速机 2′减速机 3、卷筒 3′、卷筒 4、主梁 4′、主梁 5、电机 5′、电机 6、制动器 7、高速轴 8、低速轴 9、定滑轮 9′定滑轮 10、动滑轮 10′动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16,桥式起重机新型小车,包括由两根端梁1和一根或两根主梁4组成小车桥架、小车车轮、电机5、减速机2、卷筒3、制动器6、高速轴7、低速轴8、定滑轮9、动滑轮10,桥式起重机新型小车单钩由两根端梁1和一根箱型主梁4组成,成I字型结构(图1-图6)。双钩由两根端梁1和两根箱型主梁组成(主梁4和主梁4′),成II字型结构(图7-图12)。其中,箱型主梁4和主梁4′、端梁1采用U型钢制成,可实现一次性装卡进行机械加工,提高小车的装配精度和传动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明,未经张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21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通信机房的顶部结构
- 下一篇:具追踪功能的行车警示器